帕慕克哀悼震灾:我推荐《雪》和《黑书》
2008年05月28日 16:35人民网 】 【打印

5月27日17时,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做客新浪网站,与网友进行在线沟通,在谈到中国当前所面对的地震灾难时,这位曾亲身经历过地震的作家认为:“面临如此巨大的悲痛,我们不应该逃避,而要试着去理解,去面对,去丰富自己,使自己成长。”

帕慕克在与网友交流中追溯了1999年亲历土耳其大地震的过程:“在地震发生后的前两天,我主要是从电视上看着各种各样的报道,觉得心里非常悲哀,非常同情…有时候会给他们帮忙,实际上并没有人让我这样做,但我就想这样做,也许是因为我心里面有这种悲伤,而且觉得有一种内疚的心理。”

尽管帕慕克坦承艺术家会有一种“孤独的特质”,但在灾难面前,艺术家与普通人一样,同样是社会的人,会感到痛苦、忍受痛苦,在土耳其大地震后,他花了很长时间在废墟中游走,看到了很多死去的人、失去亲人的悲伤的人,在经过灾难“洗礼”后,帕慕克自言“我在废墟之间来回穿行的时候,我就看到了关于人生的这所有的一切。”

面对此次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帕慕克表示:“首先对中国四川受灾地区的灾民表示同情和哀悼,而且我也问候所有的中国人民,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我也分享他们的悲痛。”在回答网友“此时可以推荐什么书籍给灾区人民”的问题时,他表示“面对着如此巨大的伤痛、悲哀,没有什么书是能够真正给他们实质性的帮助。我没有办法去具体的推荐什么样的书,即使是最优秀的小说,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不可能给他们非常有用的慰藉的。”

但同时,他也表示:“在十年之前我经历了伊斯坦布尔的大地震,我觉得打动我非常深的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我当然看到了很多人的苦难,很多人死去,但是与这些相比,更打动我的是人们的精神,我们会觉得更加团结起来。我觉得在我的作品中关于人类的苦难,关于心灵的成长,如何成长为一个更加睿智的人,更加了解生活的人,我觉得也许我可以推荐的就是《雪》和《黑书》。”

附:

小说《雪》简介

《雪》(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是奥尔罕·帕慕克最受争议的小说。

《雪》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1992年,主人公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他喜欢别人称他为卡。卡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流亡十二年,回伊斯坦布尔参加母亲的葬礼。他冒着大雪坐公交车前往远在土耳其西北角的卡斯镇。卡自称受伊斯坦布尔的《共和国报》之约,采访卡斯镇近期内的市长选举和一些年轻女子因被强迫摘掉头巾而自杀之事,但是,这并不是他的全部用意,他前往卡斯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听说他年轻时所钟情的依配克与丈夫离婚了,卡意识到自己仍然深爱着她,希望能说服她一起回德国。卡下榻于雪宫旅馆,这个旅馆的主人是依配克的父亲,她与妹妹及父亲也都住在这里……于是,短暂的爱情故事、恐怖谋杀案、历史的纠葛,都浓缩到这个与世隔绝的被“暴风雪”笼罩的卡斯镇当中。

小说虽然是卡的故事,叙述者却是卡的一位老朋友,名字叫奥尔罕,与小说作者同名。后来,卡被暗杀之后,奥尔罕发现了卡留下的一本笔记,记录了他在卡斯镇的三天经历,于是奥尔罕决定回卡斯镇寻访卡的足迹,把卡的故事整理成小说......

如何面对传统与现代,如何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这不仅是奥尔罕在这部小说中的思索的大问题,也是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必须也是不可能不涉及的问题。如何在冲突与撞击中,留下精髓,剔除糟粕,在新的历史舞台上展现自己鲜活的文化,塑造新的精神家园,这是构建和谐在文化层面上的应有之意,也是和平与发展主题在人文层面上的应有之意。所以,《雪》所搭的不仅是卡斯镇的脉搏、土耳其的脉搏,也是整个世界的脉搏。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严彬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