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始祖”甲骨文的书法艺术
2008年08月06日 20:08 】 【打印

董作宾先生曾根据卜辞中的世系、称谓、贞人、字形、书体等作为甲骨文断代研究的标准。作出了甲骨文的断代,其中贞人为重要依据。“贞人”是当时卜辞的契者,是见于著录的我国最早的书法家。董作宾把殷墟甲骨文分为五个五期,并指出各个时期卜辞的风格特点:

第一期为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书家有宾、亘、豆、韦、永、争等,书风分为二期:

一、为滥竽书风期,即盘庚、小辛、小乙时期。该期书家喜好尖短斜笔,字迹纤细,用笔拘谨,喜作孤画,笔意浓厚,构体古朴。

二、繁荣书风期,即武丁时期。由于武丁的文法武功卓著,把甲骨文书法艺术也带向了繁荣与鼎盛。该期书风雄伟壮丽宏放,体密得体,镌刻钢劲有力,多用单刀侧锋和曲画。笔势婉转,好书大字,错落有致,赫赫精神,亦可肥草,凛凛英姿,且多涂墨,煌煌瑰丽。

第二期,变革书风期,为祖庚祖甲时期,此期国泰民安革新庶政。该期书风由豪放变为谨饬与严整,字体大小一致,行款整齐规则,字间距均匀,字画平行对称,用笔技功固定,表现出书家训练有素和娴熟的书法功底。

第三期,自由书风期,为廪辛、康丁时期。该期因混乱动荡时代带来了书家的自由发挥。该期之风自由开放,灵活变动,横斜平直,园屈交卷,随意所事,独辟秀丽之形,由于用笔的微妙变化,使其书体更优雅柔媚,别具一格。

第四期,勃古书风期,为武乙文丁时期。该期书风重视大字,动峭挺拔,洋厚雄健,行款奔放,镌刻粗犷,阔斧大刀,气势逼人,更亦具鸾舞蛇惊之态,沧岸颓峰之势。

第五期,统一数风期。为帝乙帝辛时期。该期书风尤见工整,严慎,端庄与威严。其字体大小、行距、字矩以及所使用之甲骨都受到严格控制,无肆意发挥之势,字画恭而不浮,契意浓郁,其书风到了高度高度统一境界。

甲骨文书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而言,包括“以刀代笔”的契刻卜辞的书法艺术,和“以笔代刀”的卜文(甲骨文)笔墨书法艺术。狭义而言,指后者“以笔代刀”的卜文笔墨书法。现在通常讲的甲骨文书法,主要指的是“以笔代刀”的卜文笔墨书法。

现代人将甲骨文引入书法艺术的创作可谓凤毛麟角,艺术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甲骨学的创始人罗振玉﹐董作宾等人的甲骨文书法作品,这些学者在研究甲骨文同时开始集甲骨文字为联语诗词,以笔代刀,付于草墨,这些作品大多属于艺术珍品;第二部份是当今海外甲骨文学者和书法篆刻家的作品﹐包括有日本的渡边寒鸥﹐韩国的金膺显等;第三部份是目前国内的名家作品。

罗振玉不仅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而且也是书法家、鉴赏家。他1921年推出《集殷墟文字楹帖》,首开近代以甲骨文入书之先。罗振玉考释之余,提笔挥写甲骨文,以考释的几百甲骨文字编集成楹联,1927年,罗振玉又与章钰、章德馨、王秀烈合著《集殷墟文字楹联汇编》;他在《集甲骨文楹联集》中说:“乃始从事缮写,付之乎民”的。晚年应酬,多以甲骨文作答。他的甲骨文书法,用笔秀润,妙乃殷人刀笔意趣,浑朴含蓄,敦厚秀美。

董作宾由于研究的需要,对甲骨曾作了大量的摹写工作,同时他还经常书写甲骨文对联、集诗等,笔致秀润端雅,深得卜文神韵。他的甲骨文书法多为第一期卜辞的风格,并吸取了卜辞中朱书墨书的丰厚风格于一体。写的清润朗健,字体整肃峻峭,形态变化自然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用他自己的话:“武丁时代的书契文字,气魄宏放,技术娴练,字里行间,充满了艺术的自由精神,非其他王朝所比拟,所以我喜欢这一派。”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彭婷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