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中英联合声明草签人:英想把香港变成英联邦国
2007年06月19日 14:51大众网投票数: 顶一下  【

香港问题进行了22轮谈判,历时两年,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国家主权问题。

在涉及主权问题上,我们没做任何让步,让的是非原则性的、不关系到主权的问题。

以小平同志与撒切尔夫人的第一次会谈为标志,香港问题谈判随即正式开始。当时,周南虽已参与了香港事务,但在前7轮谈判时并没有正式参加中国代表团。他的工作是在幕后,主要进行谈判策略的研究,以及同英国驻华大使、英方代表团团长柯利达进行私下的接触和磋商。

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围绕议程中是否应该出现“主权移交”的字样,双方互不相让,时间过了六七个月,还一直僵在那里,实质性会谈的日期迟迟确定不了。作为外交部主管西欧事务的部长助理,周南以其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10年工作经历所积累的谈判技巧,通过幕后运作使谈判出现了“柳暗花明”。

那是1983年7月的一天,柯利达约请周南共进午餐。席间,柯利达说,中方在议程中提出了“香港主权移交”的问题(英文是the transfer of sovereignty)。他们认为,在双方还没开始实质性谈判的时候,就用这种表达方式,等于说英方已经承认了主权必须移交。因此,他建议把冠词“the”改成“a”。周南当时想,中文里没有冠词的问题,可在英文里还是有细微差别,用“a”显得不是非常确定,于是就跟柯利达说:是不是既不要“the”,也不要“a”。柯利达跟助手商量了一下,就这样定了。僵持了半年多的问题,就这样通过删除了一个“the”而迎刃而解了。

第二阶段的谈判虽说开始了,但进程依然异常缓慢,英方还是想千方百计挑战中国对香港的主权。他们打出了两张牌,一是“民意”,一是“经济”。周南说,所谓的“民意”,实际上就是英方的“官意”,是他们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制造出来的。我们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并动员舆论及时进行了反击。英国人一看这招不管用,又亮出了“经济牌”,有意制造恐慌。结果出现了个黑色星期六(1983年9月24日),股市大动荡,港元大贬值。英国人自以为盘算得很清楚:中国要搞现代化,就离不开香港的繁荣;而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就离不开英国的管治。但我们不为所动。为什么?因为香港能够有今天这样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因素,而不是由谁在那里统治。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香港不要说比不上上海了,比广州也不如,后来,浙江、广东和福建一带的人前去投资,才带动了香港经济的发展。但它的真正腾飞还是在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内地承接了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极大地拓宽了香港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香港对内地的转口贸易也骤然增加,这不仅为香港直接创造了很高的利润,而且还直接刺激了香港金融业、航运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英国人从中谋取了非常大的利益,仅投资这一项,当时他们每年就可以从香港拿走1000亿港元。英国人打“经济牌”,只能是玩火烧身,慌了手脚的最终还是他们自己。

1984年1月,在第二阶段谈判进行到第8轮的时候,周南接替姚广出任中方代表团团长,直接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此前,英方已有承诺,不会再去挑战中国的主权。但事实上,这只是一句空话。他们的所做所为,依然是想在1997年后插手香港行政管治和在最大限度上使未来的香港成为独立的“政治实体”。比如说外交问题。我们说香港是特区,是中国的一个地区。凡是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可以在香港设立总领馆或是领事馆,但英方不同意,他要求自己特殊,要设高级专员公署。

周南说:“我马上就批驳他们,提这个是何居心?我知道,你们只有在英联邦成员国首都才设立高级专员公署,你们能举出在非英联邦国家的外交代表叫专员或高级专员的例子吗?更何况香港未来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又不是一个独立国家的首都。中国的首都在北京,不在香港。你们是不是想把未来的香港特区变成准英联邦成员国,或者是英联邦成员国?”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张克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