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 民营书业30年大事记
2008年06月25日 17:20中国出版在线 】 【打印

标志性机构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成立于1988年,是最早实现开架售书的书店之一,也是最早做作家签售、小型音乐会、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书店,由此成为构建文化界公共空间的先驱者。

三味书屋在北京的民营书店里有极高的辈份。书店开业后,得到了政界、学界的一致肯定,甚至还成了北京的一个旅游景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三味书屋被划进了城市绿化用地的范围。店主曾经努力,希望能够以文化保护单位的名义存留下来。在随后四年的时间,在店主的成功周旋下,一份2020 年的规划图里,书店作为文物保护区被划进黄色区域内。

贝塔斯曼

1995年,贝塔斯曼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直属的中国科技图书公司在沪合资成立了当时第一家中外合资图书零售企业——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7年,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美元建立贝塔斯曼书友会,并拿到原创性中文内容的“出版权”而收购了文学网站“榕树下”。凭借150万名会员的书友会,贝塔斯曼庞大的产品需求犹如甘霖,每种图书近3000册的包销数量给了各级出版商极大的信心和欣喜,同时也解决了这些出版商的部分库存。此外,贝塔斯曼长期以来坚持的会员制营销也为此后中国书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

2003年12月,贝塔斯曼通过收购21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的股份,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图书分销市场的外资企业。随后的2004年,贝塔斯曼进入北京市场,门店数量一度达到17家。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贝塔斯曼并不清楚中国人对图书的阅读兴趣、心理以及习惯;优秀的国外管理方式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图书价格低,而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引发了各界关于贝塔斯曼“撤出”北京的传言,其在北京的11家门店也相继关闭。进入中国大陆后一直看不到赢利的前景,贝塔斯曼的投资开始转入保守期。

席殊书屋

1995年12月,北京席殊书屋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1996年6月,第一家席殊书屋在北京车公庄开业,开创了国内民营书业连锁经营之先河,标志着特许经营从此被引入书业。2000年底,席殊书屋开始发展加盟店。截至2003年年底,旌旗席殊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500个城市共拥有特许加盟店623家。

2006年9月,规模扩张与资金链之间的矛盾激化,席殊书屋的业务瞬间崩塌,席殊及其苦心经营多年的“席殊书屋”图书连锁商业体系随之黯然收场。2007年,席殊书屋因资金问题逐渐淡出书业。

开卷书业信息服务机构

1998年,开卷书业信息服务机构成立。这是全球唯一一家从事中文图书市场零售数据连续跟踪服务的专业机构。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在图书产业中的产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开卷将真正的市场意识渗透到书业机构的发展思路中去,它的创立结束了中国书业没有专业市场监测数据的历史,令出版业企业家们的规划和愿景基于数据,使资本的进入更加便利。

2006年,机构更名为“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逐步转型为面向市场的大范围信息服务公司。

当当和卓越

1999月11月,当当网上书店www.dangdang.com投入运营。由民营的科文公司、美国老虎基金、美国IDG集团、卢森堡剑桥集团、亚洲创业投资基金(原名软银中国创业基金)共同投资。

2000年,卓越网成立。由金山公司分拆,金山、联想共同投资组建卓越网。5月,卓越网站正式发布。2004年,美国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亚马逊正式收购卓越网,并开始转向网上大型商城,最终形成与当当鼎足而立的竞争局面。

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

2004年4月20日,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其正式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 “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和图书、报纸、期刊及电子出版物的“全国性连锁经营权”。这是我国第一家同时获得这两项权利的民营书业企业。当时的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国庆指出,在改革攻坚就是反垄断的紧要关头,民营的天鸿公司得到这样的权利,意义非凡。

没落和退出的民营书业企业

2006年5月,云南最大的教辅图书民营批发商昆明云安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晓明退出书业。随后,黑龙江、福建等图书批销市场都相继失去了几大批销大户。8月,曾是业界“黑马”的海南创新书店陷入困局,这个海南岛最大的民营书业巨头的店面数量一下子由鼎盛时期的12家锐减至两家。9月底,沈阳城北占地1.2万平方米的翰文书城中街店以搬迁的方式退出。11月,沈阳东宇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因连续亏损,无法继续经营。与此同时,遍布全国各地的民营网络书店随着电子商务的降温和网络泡沫的破灭而转型。

从2006年开始,直到2007年,曾经最大的民营连锁品牌席殊书屋因资金问题逐渐退出书业。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严彬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