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驻日大使徐敦信:山高路远看中日关系
2009年08月31日 15:02瞭望 】 【打印共有评论0

“政冷经热”到战略互惠

2007年4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专机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上台,一直到2006年9月安倍晋三担任首相,中日之间经历了长达5年的政治“冰冻期”。这一时期中日关系总的特征是“政冷经热”。

“政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层互访中断,以至于不能来往。在国际会议上话题也非常集中,主要在历史问题上。二是两国民间的友好感情倒退。不仅是中国人对日本,日本人对中国也一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民意调查日本老百姓感觉最友好的国家,排第一位的是美国,中国排在第二位,有好感的占到70%。但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各种矛盾,以及对中国高速发展不能正确对待,好感度降低。

小泉担任首相时期,主要任务是打着“彻底改革”的旗号刺激经济。而在外交上可以说是严重失误。不仅日本国内有很多反思的声音,连日本的盟友美国都不满意。

安倍晋三上台,为中日改善关系带来契机。上台伊始,安倍首访就是中国,中日政治“坚冰”始破。安倍之所以能来,实际上是承诺了不去参拜靖国神社。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为“友谊与合作”踏上访问日本的“融冰之旅”,预示中日关系的冰雪已经消融。

“破冰”、“融冰”、“迎春”,直到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日“暖春”之旅,两个大国罕见的政治“冰冻期”终于结束。四次重要的访问将中日关系从“政冷经热”的不正常状态中摆脱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不提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即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战略互惠”是现在中日关系的主题。

“战略互惠”是日方提出来的,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时两国发表《中日联合新闻公报》,用大篇幅对战略互惠关系进行了阐述,把战略互惠的内涵和任务具体化了。胡锦涛同志访问日本时双方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宣布要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这是中日之间第4份重要政治文件,为当前和今后中日两国关系长远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出了规划,因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回过头看,中日关系疙疙瘩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不足为怪。无论历史的原因还是从现实出发,邻居相处都不可能一点问题不出。我觉得,问题出来后能不能按照中日之间的声明、条约的精神来处置这些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日本更加离不开亚洲,也离不开中国。当然,中国也需要日本。

如果要对发展中日关系提点建议,我首先还是要强调,要登高望远,从长远眼光看中日关系。遇到问题时应守约守信,顾全大局,妥善处理。其次,双方都要正确看待对方的发展,找准自己的定位。再有,推动青少年的友好交往。教育下一代,“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延棠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印权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