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数次交锋政府:互动不能总网友动政府不动
2010年04月21日 09:07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种刨根问底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佬哥”说,自己早年间就关心政治,后来改革开放后转而思考经济问题,最近几年又关注起了民生问题,“我个人兴趣的转变倒也很契合大时代的背景。”

作为中国第一代网民,他也深切体会到发生在网络上的时代变迁。“佬哥”最初上网的时候,聊天室里都是年轻人在卿卿我我,很少有人愿意和他这位“大叔”谈国事。2003年之后,随着网民数量剧增,不断出现的公共议题和热点事件把网友们聚合在一起,话题也越发广泛而深入,政府部门也不得不正视这个民意聚合的舆论场。

“佬哥”举例说,今年两会期间,南京某网民给新任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建言,题目就叫《给季哥的一封信》。所幸倒也没见这位新官生气。这位“季哥”后来在和网友交流时还透露:“各位给我写的每一封信,网上给我发的每一个帖子,只要是指名发给我的,不管多晚我都会看。”

不管现实中的言路是否畅通,至少官民在网络上像是实现了零距离。“佬哥”注意到,2009年,全国不少城市都建立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比如南京市政府就规定,针对网络发帖,所涉单位的网络发言人原则上应该在24小时内予以回复。

“佬哥”也给熟识的政府工作人员提建议,希望政府论坛不要成为投诉站,也不要总是出现“你的意见我们已经转到某某部门,谢谢你的参与”之类的机器人式的回复,而应是平等互动,心平气和,并能够解决问题。

提建议之后没多久,“佬哥”就在政府论坛上与“网络发言人”有了一次交锋。当时,“佬哥”想找关于南京市历届党政领导人姓名和任期的资料,在市政府网站、档案局网站都找不到。于是他在市档案局的论坛上发帖索要网址链接。该局网络发言人倒是回复挺快:“请与南京市档案馆文档查阅中心联系。”一番客套之后,给了个电话号码。

“佬哥”对此并不满意,他回帖告诉对方,这个电话114也有,他只要一个查阅的地址,索取公开的信息何必这么麻烦?

3天之内,“佬哥”催了4个帖,档案局那位网络发言人最后终于贴出了历届市委书记、市长的任期资料。

“这才叫"互动"嘛。”“佬哥”在感谢帖中写道,“不能总是网友动,政府不动。”

“佬哥”发现,这种网络和现实生活的互动如今比比皆是。前一段时间,南京市有关部门宣布,要将孙中山铜像回迁到新街口广场。结果有网友发现,该项目预算资金高达1950万元。一时间舆论哗然,市民在网上质疑:“移一尊铜像凭什么花这么多钱?”

有关政府部门很快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1950万元是沥青、花岗岩、绿化、照明和迁移等费用的总和。

“佬哥”并不因此放弃自己的独立调查。他跑到建材市场了解行情,并且把政府公开的预算发给熟识的工程专家。最终他判断,这个预算没有想象的那样高得离谱,但是比一般的工程预算还是偏高。比如该项目沥青的预算每平方米是377元,而行情是“一般每平方米不会超过300元”。不过,工程专家也提醒他,不排除政府部门选了最好的材质和最好的施工队伍。

作为公民,“佬哥”也只能调查到这一步了,最终这篇“拿不准”调查报告没有被挂在网上。

他逢人就笑着解释:“我是关注公共事务的建言者,不是愤青。”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