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英
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节,是今年最后一个长假,无疑也是最难得的一个长假。今年休假制度调整,只剩春节和“十一”两个黄金周。春节受年初雪灾影响,四五月份的旺季出行受到汶川地震“冲击”,八月份奥运会又抑制了暑期出游热情,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这个“十一”黄金周荣升为了“钻石周”。
火车之旅堪比春运
10月3日凌晨3点,记者已经是第N次穿越重重人墙阻隔,从K22次的硬座车厢向餐车车厢进发。当然,去餐车的目的不是为了吃夜宵,而是去找值守在那里的列车长,试图补一张珍贵的卧铺票。说实话,每次从15号车厢走向11号车厢,都无异于一场艰苦的跋涉。这仅仅4节车厢的距离,穿越起来却极其漫长。除了座位上坐满了人,过道上也摩肩接踵,完全可以用无立足地来形容,想到达目的地,除了要高抬脚、轻落步,还得学会见缝插针、闪转腾挪。即使小心再小心,还是不断地向被拨弄醒的旅客说抱歉。
这,只是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里,记者亲历的一次堪比春运的火车之旅。取消“五一”黄金周后,人们积蓄了将近一年的出行要求被集中释放。于是,一次“井喷”开始了。
实际上,对于“十一”出行的人来说,这样的体验是共通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无不爆满,到哪里都需要排队排队再排队。景点人满为患、客房一床难求、归乡征途漫漫……
根据全国假日办的消息:“十一”长假迎来了今年国内游的首个高峰,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19个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829.1万人次,同比增长13.2%,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6.4%。而来自交通部门的消息,显示“十一”期间全国道路运输行业运送旅客3.83亿人次,同比增长5.5%;水路运输运送旅客620万人次,同比增长3%;铁路总共发送旅客5384万人次,同比增加441万人次,增长8.9%;民航旅客运输量433 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4.8%。水陆空客运量再创同期历史新高。
假日改革的后效应
实际上,今年“十一”的火爆是早有苗头的。除了一些不可抗力,如雪灾、地震等限制了人们的出行,最重要的是年初由假日改革领导小组颁布的一纸通知——取消“五一”黄金周,一下子让“十一”成了众所瞩目的关键假期。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法定的黄金周长假才能保障充分的休假权利,许多人的探亲访友、长途旅游,就全指着这个假期了。
2007年12月,《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出台,明确规定取消“五一”黄金周,增设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小长假。应该说,这一举措的初衷是好的,顺应了传统的回归,同时也缓解了“五一”期间常有的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但是同时,这些压力并没有被释放,而是积蓄了起来。
现在回头看,增加的三个小长假,并未实现人们对于休假的全部预期。3天的假期,外出嫌短,睡觉嫌长,至于三个小长假是否“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目前还停留在专家层面。
正在人们对取消“五一”黄金周的争论还未平息的时候,节假日改革倡导者——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教授在上个月接受采访时说,如条件成熟,“十一”长假也有取消的必要。此言一出,舆论大哗,蔡继明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许多人指责他不顾民意,站着说话不腰疼,更有言辞激烈者提出应该取消该教授的寒暑假,并让其“当一年民工试试”。
不难看出,人们对于黄金周的留恋和反对取消的迫切心情。而同时,每个黄金周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个矛盾,恐怕只能寄望于带薪休假来解决。
带薪休假,纸上的权利?
由于黄金周对于消费的巨大拉动作用,十年来,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政府商家,都从中受益多多。尤其是旅游部门,更是每逢黄金周必然大赚特赚。因此,对于取消黄金周抨击最厉害的,除了百姓便是旅游界了。当然了,商场营业额无疑也受影响。那么,如何把这些消费平摊开来,使普通人不再受拥挤之苦、涨价之患,使商业、交通、旅游等部门都更有序、更顺畅?在大多数人看来,简单地取消黄金周不是办法,因为堵不如疏,如果我们有完善的休假制度,谁愿一窝蜂地去挤这几个黄金周呢?
其实,早在199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职工休假。”而最近几年各地也就带薪休假问题相继下发过多种文件,制定过多种措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不少地方是带薪休假的文件也有,也进行过专题安排,但真正能落实到人的,实在寥寥无几,使得带薪休假被公众批评为一项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权利。
不难看出,国家在假日改革的同时,加大了对于带薪休假的推广和监管力度。因为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带薪休假被真正落实,黄金周的尴尬才能有效衰减。不过,在目前带薪休假尚未形成规模之时,黄金周,仍然是普通百姓的最重要假期。
我们需要怎样的假期
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采访,这个“十一”长假,人们的度假选择可谓多姿多彩。在机关工作的小严把自己的年休假和“十一”连了起来,安排了一个浪漫的云南长线之旅。而在医院工作的吕医生因为还要值班,只能选择到周边景点三日游,不过,他也觉得挺快乐,因为还看了场齐秦演唱会。当然,很多人畏于国庆期间的交通拥挤,除了必须回家探亲的以外,逾七成选择了留守。在家待着也不会无事可做,商场打折信息一个接一个地“轰炸”,赶紧去逛逛有什么实惠可捡。在“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记者在先天下广场看到的依然是拥挤的抢购场面。还有,趁节日举办婚礼的,那是一场跟一场,连婚宴都有撞车的。放大假最主要的当属家人团聚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一顿,打打小牌喝喝小酒,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其实,休假的意义更多在于给人一段能够自我掌控的自由乐趣。比如一位媒体同行说的:这个假期他就好好地利用了一下,学着做了几道儿子爱吃的菜,看了平时想看又没空看的碟片,还去做了个小小的“美容”,把脸上的一个小瘤子去掉了。按理说这些事情平时也可忙里偷闲地做,可是能在一个大假里充裕而从容地进行,对于体验者来说,是一份消遣,一种愉悦。
我们盼望着这样的假期:放松、愉快、没有压力,不必赶场。“井喷”似的黄金周显然无法满足,带薪休假也尚在起步阶段。只有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假,我们的“心”完全放下来,幸福指数才能跟着上涨。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刘英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