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皓很忙,仅12月初的头一周他就两飞北京,并到哈尔滨、四川等地。图为伍皓在哈尔滨接受记者采访。
伍皓精彩语录:
我们在体制内,想做一件事情,并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很小的事,都要写报告,层层申报,从科长处长一直批到高级领导。这个体制没有鼓励你去创造,而是执行,只做领导交待的事,做了没风险。
大家觉得我另类和大家不一样,那是因为全社会都还没有形成一个讲真话的习惯。
现在的领导也不都是昏官,你真正把事情做好,社会效果社会评价也不错,领导也是看得到的,也不至于为这些事情怎样。
伍皓忙得很,在12月初的头一周两飞北京,又从中国最北的哈尔滨,飞回昆明,这期间还到四川,欣赏了国际小姐的选美。事无巨细,他的行程都公布在自己的博客中,每个人都可以看见。
不光如此,这个出身山区苦地方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还在网上公开了自己的收入、住房与用车的情况。自觉如此,这在全国的官员中,实属罕见。
以至今年的各大媒体的年终盘点中,《新周刊》杂志把他评选为“2009十大猛人”之首,《南方周末》列入年度人物之一,《都市快报》、《南风窗》等也列入评选。名利名利,名在利前。
改革开放之后,求利已是国人所趋。而名,国人则一向讳言,俗话说闷声发大财。对自己名声的雀起,伍皓也感觉到了压力:“人出名后会有两种死法,不是‘棒杀’就是‘捧杀’。”
“这些事都是易招人猜忌的,别人要去上级面前说,还不知怎么添油加醋呢。自己放到阳光下,有眼睛盯着不会让自己变坏,再听到小报告,上司也会说这事已知道,想进你谗言就没了机会。所以,我一向觉得个人事项报告不仅是廉政需要和公众期待,也是自我保护,何乐不为。”伍皓把公开与自我保护联系到了一起。
网上公开家庭财产
38岁的伍皓来自四川达县的农村,因成绩优异考上了北大。
那是在80年代末,村里集资给他买了火车票送到北京,第一次离开家的他,一路上抱着包裹,觉也不敢睡。到了城市后,伍皓连斑马线都不认识。后来他自愿申请到西藏工作,从新华社西藏分社一名普通记者起步。
“小时候去山上放牛,看书入了迷,天黑了牛不见了。幼小的妹妹去林子里帮我找牛,荆棘划着脸,破了相,至今留下伤痕。就这个妹妹,夫妻俩都下了岗,来昆明投靠我。我帮不了她什么。对妹妹,我亏欠太多。”伍皓博客中坦然回忆自己的艰苦童年,并晒出了自己的财产:私宅一套,老婆上班用私车一辆,月工资5000,偶尔有点讲课费之类的外快。原来开了十年的老旧“夏利”,送给了妹妹。
在网上,他从家庭生活到工作理念无所不谈。甚至对共公事务,如“唐福珍自焚事件”、“上海钓鱼案”等敏感事情,他也批评说,某些人以为让自己的媒体为自己说话就是“引导舆论”,还说出了“唐福珍不幸没有生活在我们云南。”这样犯官场忌讳的话语来。
同样的,媒体对自己的报道,伍皓也一样把他贴出来。“有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老把媒体对我的报道晒出来,以为我超级自恋、沾沾自喜。”伍皓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自己不说,不定有谁又要拿这些报道去背后捅我一刀子呢。”
对于伍皓网上晒自己,也有砸场子的网友,用身为官员,却不务正业来质疑伍皓。“这里是我私人的地方,想谈云南的公务去看云南的官方博客。”伍皓回应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拾年
编辑:
黄镰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