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大教授称“上海人素质偏低”引争议
2008年10月22日 13:33青年报 】 【打印

对话

“市民素质”是课题不是话题

记者:您提出的“上海人素质偏低”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评议。有网友认为,您是想借此“搏出位”?

陈信康:我不需要出什么名。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一个课题,而不是话题。我是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在探讨、介绍这个课题。我们希望这个课题能够对这个城市的发展起到一点作用。此外,我还是一名老师,身为老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责任,提高市民素质正是我们为人师者的责任。所以,如果这个课题能够引发讨论、思索,并最终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我会非常高兴。

记者:有网友认为,这是一个以偏概全的结论,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陈信康:结论不应该建立在主观想象的基础上,而是要以一定的客观调查为支撑。我们这次的调研,范围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28个省市和国外的24个国家,在上海本市发放700份问卷,外省市发放700份,国外发放4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5%。

记者:有网友认为,上海在有些方面应该保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陈信康:国际化大都市的市民,其文明素质是有可遵循的标准的。如果我们以“上海特色”为借口,那很多陋习就会被保存下来、延续下去,但这些陋习该不该成为上海的风景呢?恰恰是这种“风景”破坏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余音

每个人都是城市形象大使

新闻采访,最重要的是要客观、公正,不带记者的私人感情。但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仍然难免投入。比如说这一次,与陈信康教授面对面的交流。谈到市民素质的提升问题,说着说着,记者不自觉地语调提高、语速加快。这时,整个采访过程中始终直视记者的陈教授,突然间四下观望,面色微带不自然。起初记者略感奇怪,稍一迟疑后,突然明白自己是在一个宾馆的大厅采访,虽是无心,却有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之嫌。

于是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肩负着这个城市“形象大使”的任务。也许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也许是一个无心的表情,都可能会给这个城市的形象抹黑。有些小事,我们在做的时候会因为它太小而不以为然。如有人在晚上把音响开得很大,影响邻居休息,他却认为这是个人的生活方式问题;有人不按规定遛狗,妨碍他人行走,他却认为这是个人爱好问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座城市,就像我们的母亲,它承载着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承载着我们的一生。没有人会去故意破坏母亲的形象。在这次陈教授的言论所引发的一场口水风波中,声讨教授的,是为了努力维护它的形象;而被声讨的,是用心良苦希望母亲的容颜更美丽。就如教授所言:“纵使是那些谩骂我的人,我也要感谢他。这说明他们在关心这个话题,很在意这座城市的形象。只有在意它,大家才会深思熟虑,才会改变不足。”而这,正是陈教授和无数的网友们共同的情怀,也是这个城市进步的根本动力。(本文来源:青年报 )

更多精彩新闻 进入社会频道>>>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朱文娟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