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晋京:高盛将成为美国政府的牺牲品
2010年04月22日 07:19一财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有观点认为美国政府不会真正牺牲高盛,理由是高盛这样的金融机构正是美国全球金融霸权的支柱。但实际上诉讼的开始已经宣告了高盛的牺牲,因为无论欺诈罪名成立与否,高盛的声誉都已经遭受打击,下一步高盛在更大范围内受到怀疑已然不可避免。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此次对高盛提起的诉讼,绝不简单是一场SEC对簿高盛的民事官司,而是白宫方面深思熟虑的重大举措,对于美国政治经济形势乃至全球经济格局调整,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这次诉讼可以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政治行动。就在SEC周五宣布起诉高盛之后,奥巴马总统就在周六的周末的广播和网络致辞中称,"现在我们不采取行动,导致金融危机的系统就会带着相同的漏洞和弊端继续运行","如果我们不试图改变招致危机的原因,我们注定将重蹈覆辙".而现任SEC主席——民主党人玛丽。夏皮罗(Mary L.Schapiro)也是奥巴马在上任伊始所任命,被认为肩负奥巴马的"彻底整顿金融监管体系"重担。

实际上,高盛某种程度上只是奥巴马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祭旗道具而已,真正的大背景在于美国需要通过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来实现走出经济危机。现在医改法案已经通过,不用再担心来自华尔街的阻力了,奥巴马能够腾出手来真正实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计划了。

奥巴马改革金融监管体系为什么选择高盛下手?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首先厘清三个关键点:衍生金融产品与经济危机的关系、房地产泡沫与衍生金融的关系以及高盛在前面两个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高盛遭到起诉的原因与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同一个——基于住宅次贷证券(RMBS)表现的债务抵押债券(CDO),这是一种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次贷危机爆发前,全球各种衍生金融品总价值据估计达到约600万亿美元之巨,大约相当于全球GDP的10倍,就像一座没有坚实基础的大山一样,最终在"次贷"这个薄弱环节发生了"山体塌方".衍生金融产品本质上是自身价值依赖于其基础性资产价值变化而变动的金融工具,因此原本与房地产这样的内在价值先天比较固定的"固定资产"的关系并不密切,衍生金融最初是建立在外汇交易与石油期货基础之上的。1970年代之初,冷战和国际关系危机瓦解了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成浮动汇率制为主导,使衍生金融获得了发展契机。1973中东石油危机严重打击了西方经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与沙特等国达成了"石油只用美元结算"的秘密协议,变相地把美元的基础从黄金变成石油。1983年,纽约商品交易所建立石油期货,此后石油期货成为衍生金融体系的核心。

而衍生金融的真正井喷式发展则要到1990年代之初,互联网的崛起为衍生金融提供了一个基础性资产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神奇舞台,使各种基于表外资产价值评估的金融工具被神速地创造出来。不过,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使这些金融工具一下子失去用武之地。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为了不使经济危机在立刻成为现实,便引导资金大规模转向房地产市场。从而原本为适应互联网这样的高成长产业而创造出来的金融工具转而用在了房地产方面。然而,房地产的基本属性在于,盖房子所需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基本是固定的,因而房子价值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人为评估的,而不是真实成长的。可以这样说,房子能涨价是因为住在里面的人是从事高成长行业的,收入增长极快,而非房子本身变值钱了。可是一旦房子里面的居民所在行业不再高成长了,那么房子的价格也就必然成了泡沫。

而就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却没有新的高科技行业能支撑起经济成长之时,衍生金融产品的总量却以远超过房地产泡沫的速度膨胀,以高盛为代表的美国投行业是难辞其咎的。

对于金融危机中上台的奥巴马来说,重振经济当然不能依靠造成了衍生金融泡沫的金融业,而是必须依靠新技术来带动实体经济——19下半叶到20世纪不断产生的革命性技术才是美国崛起为世界霸主的缘由。

而来自1929-1933年大萧条的历史经验也告诉白宫,走出经济危机需要的是加强金融监管。由于1929年10月的股市大崩盘的直接原因被认为是"上市公司通过隐瞒重要信息欺诈投资者",因此美国国会分别于1933年和1934年通过了《证券法》(the Securities Act of 1933 )和《证券交易法》(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SEC正是根据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成立的。

作为次贷危机中唯一没有受到惨重打击,反而大发危机之财的投行,高盛不能不说是一个合适的金融监管改革祭旗道具。SEC指控高盛计并销售了一种基于住宅次贷证券(RMBS)表现的CDO,高盛没有向投资者透露透露其交易对手Paulson &Co对冲基金已对这一CDO做空的重要信息。指控巨型金融机构在酿成危机的交易中进行欺诈,不难发现美国政府正在试图从应对大萧条的经验中汲取营养。

高盛诉讼案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有观点认为美国政府不会真正牺牲高盛,理由是高盛这样的金融机构正是美国全球金融霸权的支柱。但实际上,诉讼的开始已经宣告了高盛的牺牲,因为无论欺诈罪名成立与否,高盛的声誉都已经遭受打击,英国和德国也将开始对高盛进行调查,下一步高盛在更大范围内受到怀疑已然不可避免。

对于美国政府而言,目前面临的真正困难是如何在财政和国际收支双赤字日益扩大的情况下走出经济危机。这就需要对内发展新技术带动下的实体经济并培育有出口竞争力的制造行业,对外则需要打击欧元的基础和中国的出口。发展新技术带动下的实体经济需要的是稳定的国内金融环境,而对外需要的则是稳固美元的国际地位。高盛作为一家擅长对冲交易的投行,越是不确定的环境下,他们就越有盈利的空间,这从金融风暴发生以来高盛盈利的不断高涨就能反映出来。也就是说,高盛其实并不在乎经济大环境的低迷,他们恰恰需要这样的不确定性。而美国政府眼下在乎的东西则正好相反。

作者系北京集成创新经济咨询中心研究员

1983年   1933年   高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贾晋京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