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尼陈:公正即使迟到亦有价值
2009年09月25日 08:49新闻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晨报特约评论员 唐尼陈

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的今天,企业固然可以期望政府为自己外交斡旋,也应该自力更生,积极通过司法诉讼争取公正的贸易待遇。

金融危机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先是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低端轮胎加征“特别保护”的关税。接着,美国钢铁公司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一份请愿书,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某些品种的钢管实行高达90%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此时,历经两年,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河北兴茂轮胎有限公司诉美国商务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案”作出最终判决,无疑是一线光明。

去年9月,美国商务部裁定对中国输美非公路用轮胎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在中国商务部支持下,涉案企业之一“河北兴茂”将美国商务部起诉至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河北兴茂”是美国GPX国际轮胎公司在华唯一生产厂。1984年起,美国确定了不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这一做法在美国司法诉讼中已被确认为判例。然而,自2006年11月对中国铜版纸发起首次 “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以来,美国政府不顾先例,共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发动了20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在判决中认定,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不合理,要求美方重新做出裁决并提交法院审查。法院认为,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采用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美国至今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替代方法计算并征收反倾销税,同时又征收反补贴税,很可能导致税率的重复计算。因此法院指出,美国商务部应“要么放弃对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要么修改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政策和程序”。尽管该判决还需美国商务部执行,被告还可能上诉,但已经是中国企业在与美国政府贸易保护主义抗争中取得了一次突破。

遗憾的是,该案原告很可能已经享受不到有利判决带来的胜利喜悦。受金融危机美国需求衰退影响,加上 “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拖累,河北兴茂正陷于破产清算中,等待出售。官司赢了,公司完了。这一无奈的结局导致很多出口企业即便发生贸易争端,被进口国政府调查、受罚,却不愿意通过上诉解决问题。他们更多盘算的是司法诉讼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本。

寻求一个公正的,最大限度有利于己方的贸易条件和环境,是所有出口企业的意愿。而公正和有利不会是自动生成和免费提供的,尤其在经济不景气,需求不旺盛的时期。为从贸易伙伴手中争取公平贸易地位,光指望政府出头(那是贸易保护主义心理的另一种变形)远远不够,企业自身还得有对簿公堂的勇气。公正即使迟到亦有价值。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唐尼陈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