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董事长:媒体不是公安局 没权力调查我们
2009年03月26日 10:02京华时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融资渠道公开

在几轮调解后,李书福向当事记者道歉,并宣布之前气话全部作废,同时打开话匣,公开了众多记者关心的资金来源问题,吉利此前不为人知的融资渠道被解密。

吉利造车的资金分为四部分,通过生产高档装潢材料和制造摩托车赚取的3亿~5亿元资金是吉利的第一桶金,由于企业前景并不被外界看好,没有一家银行对吉利提供贷款。2001年正值中国加入WTO的好时机,吉利产品登上经贸委汽车产品目录,吉利成为首家有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也使得银行降低了对吉利汽车放贷的门槛,吉利获得了第一笔贷款,数额为2000万元。不久后,李书福获得韩国大宇国际的巨额贷款,用贷款购进一套生产设备,吉利目前的拳头产品自由舰便是由这套生产线生产。

同胞兄弟的支持形成了吉利汽车的第三部分资金来源。

李书通上海创办上海杰士达,也欲进入汽车产业圈。鉴于当初上海已经拥有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两家汽车企业,当时的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没有同意李书通的申请。但李书通却得到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的支持,2001年她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吉利汽车将上海杰士达合并。至此,上海华普诞生,吉利汽车又增加一个汽车基地。

李书福的二哥李胥兵湘潭工厂生产的2.98万元江南奥拓是当时价格最低的轿车。但是由于经营不善,企业面临倒闭。一年之后,李书福将其合并,将部分厂房推倒重建,并将远景的生产线放到湘潭。

2005年5月12日,吉利集团正式宣布香港上市。上市之后,来自香港资本市场的巨额资金成为李书福日后拓展企业的第四部分资金来源,其中包括运用于对英国锰铜控股公司的收购。

急速扩张生质疑

媒体对于吉利资金来源的关心不无道理。

2005年6月,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在香港合作开发一款新型轿车系,并同步带动有关零部件开发项目,预计投入资金10亿元。随后,吉利开始了在全国的四大基地建设。

其中包括兰州基地、湘潭基地、济南基地、慈溪基地,总计投资328亿元。加上原有的台州临海、台州路桥、宁波北仑和上海华普四大生产基地,吉利集团共拥有8大基地。

目前,国内尚无一家企业能在基地数量上与吉利匹敌。

2006年4月14日吉利与浙江慈溪市政府签约,在位于杭州湾畔慈溪经济开发区建造生产规模100万辆的汽车工业城,斥资188亿元。后又与济南市政府签署协议,斥资100多亿元在当地建设包含发动机、零部件以及整车制造在内的完整的生产基地。两地投资总额相加超过300亿元。

除了在国内布点以外,吉利还打算向海外扩张。按照李书福的计划,吉利计划在包括欧洲、俄罗斯、北美、东南亚和印尼分别设厂。

这就造成了媒体一直以来对于吉利爆发式扩张速度的质疑,而李书福也从未在公开场合下如此详尽地公开其融资渠道。

当天座谈会结束前,李书福公布了吉利目前的财务状况。目前吉利正在使用银行贷款30多亿元,从香港资本市场调用资金20多亿元,配套商欠款60多亿元,负债额超过100亿元。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京华网(http://www.jinghua.cn/)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京华时报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