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造星 荣耀背后的迷失与尴尬
2010年02月11日 17:33三秦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众星捧月的关爱之下,崔苗在半年时间从一个陕北乡下妹子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歌星,也制造出当地诸多怀揣艺术成名梦想草根们的奋斗模板。不可回避的是在她成名背后80万元的社会资助和40万元的个人外债。负债造星价值几许?一夜成名的选秀包装模式,到底是文化迷失还是另类突围的绝处逢生?

四叔成了崔苗经纪人

年关渐近,23岁的崔苗愈发繁忙。她要从西安赶回户籍所在的榆林市清涧县参加一场汇报演出,“算是我得了《星光大道》冠军,对全县人民支持的答谢”;省内一些县政府组织的春节晚会也在力邀这位“陕北民歌新星”,能“给个面子”登台献唱两首歌;省内外媒体们也不断电话预约采访崔苗。当年和崔苗一起赶场子唱堂会的搭档,已经替她挡了所有红白喜事满月酒的场子:“现在人家是名人,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唱老半天赚你150元的小角色了”。

面对每一项邀约,崔苗不再“像当年那样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提起背包就走”,而是要询问四叔崔海州:“和我的档期安排有没有冲突;他们能给啥价位。”自从崔苗2009年7月走上央视《星光大道》的选秀节目舞台,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周、月、年分赛冠军、年赛八强,一圈圈光环的不断加身,使她当仁不让地成了牛气冲天的蹿红歌手。

在西安城内做司机的四叔崔海州看到“一个个大场子让侄女简直难以应付了”,便及时介入,“替娃操操心、把把关”,成了崔苗的经纪人:“有些邀请是万万不能推脱的,即使贴钱也要去,她的成名和自己能力才气有关,但多亏大家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帮忙支持。咱要懂得知恩图报”;“毕竟现在社会,既要抓住机会,也要严防上当。”正在上大学的堂妹在假日里像贴身秘书似的整日跟着崔苗,会随手把崔苗的各项安排记在本子上,还要时刻给堂姐帮忙拿衣服取资料,把关对外形象,在记者刁钻问话时适时解围。坐在崔苗身边的四叔有两个大学生儿女,但还是非常羡慕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侄女一夜成名,并借7万元支持。

巨债逼其名声不敢降

崔苗正计划到北京进修,她说自己需要充电,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她想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但自己的自身条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两者差距太大。还有一点不可回避的是,资助她上《星光大道》欠下的40万元外债,还是需要偿还的。家里前来要账的人越来越多,“现在要账的人还是抹不开面子口头催一催,再不按时还钱,撕破面皮那可就难看了。”

“这笔账还是要靠崔苗来偿还,她现在必须不断地参加商业演出”。崔苗的朋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崔苗当年跑场子一天赚150元计算,最少需要20多年,这还是不计算利息的,而且崔苗每天都必须有红白喜事满月酒的演出机会,这点对知名歌手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崔苗现在的商业演出并不多,出场费保持在一万元。老同事替她担心,现在崔苗的知名度不敢降温,那可是身价呀!当时借钱就是为了能红起来,凭借知名度赚更多的钱。

梦想现实尴尬两重天

清涧县政府出资资助崔苗赴京参赛演出时,曾要求:即使在台上两秒钟,除了把个人才艺发挥好,还要不失时机地推介清涧土特产。

在《星光大道》个人推介环节,崔苗在近7分钟里,手提大红枣,把清涧的粉条石板夸了个遍,就连她送给栏目组的礼物,除了当地剪纸,就是一块清涧石板。有网友对此点评,崔苗更像一个在集市上吆喝的土特产小贩。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卢山冰前一段时间适逢在陕北出差,他说自己听到坊间传闻,“作为贫困县的清涧,投80万巨资捧明星”,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是怀疑,“毕竟清涧县不像其它县有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政府财力雄厚”。同时卢山冰也表示,一个歌手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当地各方面的帮助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只是政府的资助要适可而止。现在政府和企业都在对外树立自己的形象,大打旅游商业特色牌,提高知名度,让一名歌手做形象代言人,通过娱乐方式的文化传播,所起到的宣介效应,自然要比纯广告收效明显、且受益多多。但这一被惯用的“广告模式”毕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还需要政府企业拿出高质量的服务和优质产品做后盾。

一位演艺界人士不无忧虑地担心,哪个艺人也会有事业的高峰和低谷,对于崔苗这样的民间草根类歌手,如果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前进道路,很容易沦落到向上成不了明星,又不甘落伍回到过去,只会走到“半残废”的尴尬境地。对于一名成熟健康发展的文艺工作者来说,《星光大道》这种快速制造明星的方式,无疑很容易让某些人误入歧途。

文化迷失还是另类突围

文艺评论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忤埂先生认为:现在文艺界人士出名更多的是利用奇异方式。从某些表演者夸张的装扮和歌喉中,我们很容易地看出“明星文化”中人为包装制造的痕迹。我们传统中的一边丰富文化修养一边不断提高表演才能的大浪淘沙培养优秀文艺人才的方法,让选手脱颖而出则很少见到了。

时下这种奇异的大众造星方式,包括公司包装、媒体推广、制造歌手故事绯闻等歌喉表演以外的元素,利用大众审美疲劳的特点,主动迎合公众猎奇心理,制造流行性,暗合时下的“眼球效应”、“眼球经济”。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是一个大众娱乐时代,人为制造的流行元素毕竟随着时代的进步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力。真正素质高技能全面有实力的文艺工作者,还是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和长久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文艺表演精华的基础上,更要有所发扬,在艺术的涉猎内容,表现形式上应该有所突破,个人的能力也要不断增强。而这一切的基础所在,还是每位文艺工作者身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素养。人为制造的模式和明星本人都不会有很长的生命力,所以奉劝那些有急功近利投机思想的人们,还是能冷静一下反思自己的缺点,及时补上自己欠缺的基础课。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团长赵扬武则认为,崔苗现象在文艺界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这很正常,但属于应景产物,快餐文化,过不了多久自然会销声匿迹。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其中的闪光点。它的出现不是偶然产物,其中和明星们的自身努力息息相关,所以社会应该接纳它积极向上的一面。

我们能看到,在传统文艺表演方面,这种颠覆式的造星表现方式并不多,但还是应该不断汲取现代文艺的精华,摒弃传统单调的表现方式,不断添加时代健康活力元素,为传统文艺增光添彩。

网络评论员李季平就提醒央视“谨防《星光大道》异化为造星名利场。”他在文中反问:《星光大道》还是“百姓舞台”吗?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星光大道》不就异化为利用央视垄断资源而形成的造星名利场了吗?参赛选手的服装道具,节目编排,伴舞阵容,亲友团规模等方面,是否考虑到了“百姓”概念和承受能力?节目风格是追逐豪华亮丽还是俭朴大气?是活跃百姓文化生活还是以造星为荣?这些理念都对参赛选手的消费导向都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对此,李季平认为,对于参赛选手的畸形消费,《星光大道》难以摆脱制度上的诱惑。

李季平希望《星光大道》之类的平民选秀节目,在具体操作中应多一些“百姓”情结和氛围,少一些“造星”诱惑,节目风格上不应当追求奢华,应有“百姓”特色。对于这一点,《星光大道》和即将走上去的选手们都应心中有数,量力而行,懂得取舍。

(本文来源:三秦都市报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