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化工厂非法生产导致厂区周围树林大片枯死,部分村民镉中毒,7月30日,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上千名村民分别围堵镇政府、镇派出所。8月1日,长沙市委宣传部介绍,浏阳市有关方面已介入,正在妥善处置。湘和化工厂法人代表已被刑事拘留,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被停职,相关责任人在接受调查。(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第15版国内新闻)
■安徽 吴龙贵
仅就这一突发事件而言,政府的应对相当及时而有效。7月30日发生上千名村民围堵事件,当天就在浏阳市政府的多方努力下得以平息。随后,浏阳市专门成立了指挥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果断措施,在短短几天之内,使事情得到了较为妥善地处置。处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坦诚、公开和负责任的态度,显示出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的成熟和进步。
但是,置于发展的大背景下,当地政府的表现却难获公众和舆论的认同。报道显示,湘和化工厂早于2004年4月建成投产,并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建设一条炼铟生产线。此后不久,当地村民相继发病,并被查出体内镉超标。但是直到今年4月,湘和化工厂才被迫停产,相关责任人停职接受调查。而真正意义上引起政府关注此污染事件的,却是今年5、6月分别有村民非正常死亡而引发的围堵镇政府、镇派出所的群体事件。
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以此正好可以映衬出当地村民的权利弱势,资本力量的强势,以及当地政府的不作为和对污染企业的容忍指数。5年多的时间,伴随着当地环境的不断恶化,大量的举报和投诉,当地政府部门岿然不动,无数次地放弃了对职责的坚守,放弃了对治下民众生命健康的守护。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的环评不见了,正常环境监测消失了,舆论监督被屏蔽了,表现权利诉求的通道被堵死了。正是相关政府部门的集体不作为,致使镉污染的脓包越积越大,直至两名村民的非正常死亡,才最终破口。不得不悲哀地承认,此时能做的,最多只是阻止危害的进一步扩大,而损失已经不可挽回。
和遍布于不同省市的“癌症村”一样,浏阳镉污染事件又是一起典型的“建起一个厂毁了一个村”的发展悲剧。作为由该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民营股份制化工企业,湘和化工厂短短5年的建厂史,可视为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缩影。GDP的盲目追求下,招商引资成为首要的政治任务,以至于不择手段地去寻求一切商机。而为了维持所谓的“稳定”,安抚企业,政府几乎是对企业一路绿灯,有求必应,不惜透支未来的发展,乃至政府公信力和民众的生命健康。权利与资本的地位倒置,显示出发展观的异化和扭曲。
环保部等4个部委前不久联合公布了2008年全国污染物减排的完成情况,乐观地宣称,环保有望首次完成五年计划。令人欣喜的数据下,不能漠视的是一些地方“最后的疯狂”。避免“建起一个厂毁了一个村”的发展悲剧,仍需从重建对法律的信仰,重塑制度的尊严做起,给权力套上笼头,让冲动付出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此事件进行问责的力度和广度,决定了类似悲剧是否还会重演。
作者:
吴龙贵
编辑:
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