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商时报:从博鳌论坛看海峡论坛优势和潜力
2010年04月20日 07:17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新网4月19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日前刊出社论《从“博鳌论坛”看“海峡论坛”》。社论说,“博鳌对话”似已为两岸创造一种新的互动模式,走精英化路线,而接着要登场的“海峡论坛”充分锁定“庶民经济”,想从基层交流互动找到两岸关系发展的“社会化”立足点。海峡论坛能扩大民众参与,对两岸关系是好事。而它也有必要吸收引用博鳌论坛的一些特点。

文章摘编如下:

日前在海南岛举行的“博鳌论坛”2010年年会,为两岸经贸之交流与对话带来了新高潮。会上的焦点是,习近平会见了钱复,双方并就ECFA之事交换意见,相关谈话内容颇具政策指标意义。该论坛过后,不久就会有另一个重要的论坛要登场,就是预定6月19日在福建举行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后者能否为两岸经贸发展写下令人瞩目的新篇章,目前各方都在等著看。

这两大论坛的互动关系如何,是当前两岸关系领域中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而更重要的是,两岸如何充分利用该两论坛的功能,为两岸共同福祉谋取“最大公约数”。因此,博鳌论坛和海峡论坛两者,尽管属性有所差异,但其间理当要有一定的“有机联系关系”,使两者能在共同的导向下,为两岸经贸发展服务。

关于论坛的属性,先看博鳌论坛。该论坛的全名是“博鳌亚洲论坛”,这显示它是一个国际性的论坛。其刚举行过的今年年会,主题是“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主办单位并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推出“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新兴经济体发展”之2009年年度报告。与会人士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

在如此浓厚的国际气氛下,该论坛难得地给了台湾、大陆相当大的对话空间,这也是两岸互动历程中少见的平台。当然,人们应也记得,2008年的博鳌论坛上,两岸的“胡萧会”,为两岸开启了良性互动、合作发展的新时代。总的来看,“博鳌对话”似乎已为两岸创造了一种新的互动模式,使双方在大陆举行的世界性会议上,也可以排除“两岸问题国际化”的顾虑,充分进行交流对话。

而以台湾工商界眼光来看,博鳌论坛与会人士系以政坛要角、大企业代表、社会名流为主体。这使中小企业和社会大众,望之不免感觉距离较远。因此,这个论坛对两岸关系的实质影响,可能只局限在“基本理念”、“大方向”的层次,而与具体政策层面有所隔阂。

此正好可由接着要登场的“海峡论坛”来弥补。关于海峡论坛的属性,根据大陆台办日前记者会宣布的资料,该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的平台”。且今年的第二届论坛,将更加突出“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即在去年首届论坛的基础上,“更贴近基层民众的需求,增强两岸民众交流互动”。从台办的这些表述看来,海峡论坛充分锁定当前两岸均强调的“庶民经济”,想要从双方基层民众的交流互动中,找到两岸关系发展的“社会化”立足点。

去年的首届海峡论坛,已展现了浓厚的百姓色彩。当时台湾各县市合计有8千人去参加,其中除少数党政人物、企业人士外,大部份是各行各业的基层民众,还有一群“里长伯”。活动内容则包括经贸议题讨论、妈祖文化活动、影视交流、体育比赛等。该次论坛活动过程所树立的“两岸社会大交流”形象,已成为两岸交流领域里的“特色品牌”。预料今年的二届论坛活动,将更加凸显这样的特征。

海峡论坛能如此地扩大民众参与,对两岸关系是好事。而它也有必要吸收、引用博鳌论坛的一些特点。诸如:第一,世界视野。可以增加邀请外国友人或海外华人来福建共襄盛举,为海峡论坛打开另一个“外向”的窗口;第二,强化主题。可以将当前两岸若干重点课题,引为大会主题,像ECFA、两岸产业对接等,都值得作为贯穿全部活动的“总主题”。如此可以借机扩大基层民众对这些方面的发言权,使两岸的相关决策更具有社会基础,也更加周延且易行。

无论如何,该论坛难得聚集如此多的基层民众,不能只是热闹一阵。最好能对当前的重大政策课题发挥影响力,或至少有“建言”之功。这也才是具有建设性的“庶民路线”。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