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换社保做法面临质疑
农民进城之后 土地流向哪里社保钱从何来?日前,重庆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力争到2020年要将全市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从目前的28%上升至60%—70%,届时将有近1000万农民转户为城镇人口。有专家判断,以重庆为代表的城乡统筹改革工程可能是未来中国30年改革的一个重点,其中,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关键点。重庆市的这一举措似乎完全打开了城市之门,不少学者和专家纷纷持支持态度。但质疑者也有很强烈的声音,其中农民拿土地换户籍最受争议。虽然重庆市政府强调,要保持土地的所有权和用途不变,但是接下来政府关于土地用途的说法,却让人质疑,农民退出的土地,最后可以转为国有被卖出。第二个是关于社保,社保的钱从哪里来?政府制度设计中涉及的几方面资金,不排除重点来源于卖农民退出的土地所得,在征地补偿时,会不会如同寻常政府征用土地时,低估农民的地价,变成卖的没有买的精,甚至强买。 土地换社保 争议由来已久所谓“土地换社保”,就是将农民承包的土地来置换为给农民的社保。方案各种各样,但基本思路是“两换”:第一,农民放弃宅基地,换取楼房,集中居住。第二,农民交出承包的耕地、林地,换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土地换社保”最早在长三角一带出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就为失地农民购买保险,变一次性的土地补偿为终生保障。眼下,这一做法已经向全国各地辐射开来。这种土地流转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不仅能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效益,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通,也能为农民解除部分后顾之忧。这本质上是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趋势下,解决农民进城后权益保障,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一个方式。但是在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现在,这一做法面临了越来越多强烈的的质疑。
|
|
可以释放土地 解放农业重庆市算过这样一笔账,1000万农民进城,将退出250余万亩宅基地。一旦退耕,等于农村地区增加250余万亩耕地。从全国来看,当2亿农民进城的时候需要有2万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用地,农民没有(城市)户籍的时候,在城市里要用掉2万平方公里,在农村里面的宅基地都还保留着,还有5万平方公里。因为一个农民在农村占有250平米,在城里,要占100平米。这部分农民工占地消耗最多。如果农民有了(城市)户籍,他农村的宅基地三五年以后总会逐渐退出。另外改革能产生的直接效益之一,是可以使荒置的土地能够实现集约生产,改变小农耕种模式,实现规模经营。 可以给农民以社会保障过去农民的社会保障是长期的空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因为户籍的差别在享受社会保障上吃很多亏。拥有城市户籍后农民将更方便的享有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还具有综合的社会效益大量的农民以土地置换城市户籍的方式进城,除了可以保护农民工权益,使农民工可以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还能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帮助城市增加活力、让城市年轻化;降低社会管理运行成本。另外对于保障耕地面积,粮食安全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
|
不公平的交易 农业解放了农民问题没解决以土地换户籍和社保解决了农业问题,但没解决农民问题。土地流转集中后,集约化程度提高,所有下乡的企业能雇用的耕作农民数量实际大大减少了。在城市,“土地换社保”并非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即发展问题。就目前全国各地的试点来看,所谓的“土地换社保”,所换来的只是一部分保障或者浅层次低水平的保障,并非是完全保障。具体讲,农民用土地“购买”到的社保,大多数是单一的养老保险,而且保障水平也不太高。并且这时失去土地的农民也已经失去了退路。 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农业农村问题专家陈锡文介绍:很多地方不是两换,宅基地换房,承包地换社保。两换这个事你跟城里人、跟哪个公民敢讲两换,法律规定承包地和宅基地,农民的住宅是我的合法的财产权益,而社会保障是应该政府给我提供的公共服务,在哪个国家 、在哪个地方可以跟老百姓讲,你要获得我的公共服务,你就要拿你自己的财产来换,没有过这种事情。所以这是在制造新的不平衡。” 实质仍是套取土地权益 土地财政或将埋下社会隐患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从权力缺乏监督的现实考虑,一些地方政府完全可能打着“土地换社保”的幌子,对稀缺的土地资源进行侵占吞并和滥用,把成千上万亩的良田眨眼间变成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倘若这种“圈地运动”一旦成为气候,那么,耕地不仅不会如想象中增加,18亿亩耕地红线也很难守得住。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换户籍、土地换社保”获取土地利益并接纳大量的失地农民,但后届政府却可能面对无地可卖,却又要承担转为市民的农民在社会保障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到时失地农民的福利将很难得到保障,长远上看社会稳定也会打上问号。 |
结束语Conclusion |
凤凰网评论频道出品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