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似的革命党
2010年02月22日 08:06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近些年,据有些人说,鲁迅“极端”“多疑”……他的著作似已不时兴了。风潮时尚的转变是复杂难言的。即使是这样罢,这篇小说今天读来仍然非常生动深刻,比如“革命”一章:

“‘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小说中交代,阿Q近来用度困乏,有些不平;加上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思绪也有些飘飘然起来,终于在未庄的街上喊出“造反了!造反了!”看到未庄人都用惊惧的眼光看他,阿Q更加高兴地走并且喊道:“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这可看作是阿Q革命的纲领。此后在土谷祠畅想的报私仇、分财产、想女人等则是这纲领的具体化。

关于阿Q与革命,1926年,在《〈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中,鲁迅有更明确深刻的阐述:“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其实这也不算辱没了革命党,阿Q究竟已经用竹筷盘上他的辫子了”。

鲁迅那看似悲观、命定的预言乃基于他对国民性的深刻把握,他不奢望,通过一场革命或运动,国民的精神就会有彻底的改变。后来的历史验证了鲁迅的预言。据著名版画家赵延年自述,“文革”中这段话给他极大的震撼。在那个狂热混乱的年代,阿Q似的革命党有怎样的行为?仅看抢财产或约略与此相近的事罢。下面是陈白尘《牛棚日记》中的记述:

(1966年)9月19日

据闻光年被抄家时,宋元版书籍和宋瓷都有损失。而荣正一之流在抄家时,首先索取的书则是《金瓶梅》,在好多人家亦都如此。

(1966年)9月19日

晚,张会武携来玲信,并告以田汉事,他被劫走,不知吉凶。街上秩序又乱了,《人民文学》编辑部自46号搬出后,又搬来一个所谓革命群众的组织,叫什么司令部的,强行霸占。其成员多似流氓及农村儿童。

(1966年)12月12日

闻昨夜邵荃麟家闯进十余人,说是造反派,但未绑人。事后却发现抽屉里一百余元不翼而飞。

另据前两年出版的《我的祖父马连良》叙述,“文革”中,马连良也被红卫兵抄家,过后家人清理,发现马连良的近三十套西服,裤子都不见了,仅存上衣,那个时候,上衣无法穿出故得以留存。

大潮兴起,泥沙俱下。一些人高喊革命口号,内心实则私欲膨胀。形形色色类似的,乃至比这些更惊人的事是不胜计数的。人对时间的感觉有时的确是相对的。很多时候,一想到百年、千年前,不禁感叹:那么长的时间过去了,看古今人类生活的外在方面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但转念一想,人内心精神的变化远没有物质生活的改变那么简单,仍然是参差不齐,美丑善恶杂陈,时间的流失又仿佛与我们关系不大似的。百年、千年前的贤哲仿佛还生活在我们中间,与我们一起面对人类心灵上的危机。

“我确信,只有一条腿走路是不能前进的,没有人的精神美,任何社会变革,任何科学发现,都不会给人们带来真正的献礼。”伊利亚·爱伦堡之语深获吾心。一场革命或变革,总要接受人性天道的统摄,使人的精神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提升,而不应是人内心负面因素放肆地泛滥,报私仇、抢财产、奢侈享乐……

如何使人包括阿Q们的精神丰富美化起来?没有简单、唯一的答案。

革命党   革命   阿Q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天行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