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之纯:越多爱心营造越多年味
2010年02月10日 08:05青年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郭之纯

春节文化远不是演几场社戏、放几次鞭炮那么简单。年的根本味道,应在于此时的亲情友情表达所带来的满足感,在于通过敬畏和施善等获得的安宁感,在于通过普天同庆的热闹气氛所感触的幸福感、归属感等

征集爱心人士陪空巢老人吃顿年夜饭,星级的哥车队为饮酒市民免费代驾、带困难青少年游杭州,由本报发起或联手推出的几项爱心公益行动,为虎年春节增添了些许暖意。

当然应该承认,能从这几项公益行动中直接受益者,实际上并不太多。但这些公益行动的真正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其本身能够具体帮助到多少人,而更在于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从小处看,这是对节日文化的有益补充。春节是华夏民族的第一大节,是传统文化和价值的重要载体,多种社会文化价值和道德观念在此得到维系、传递和丰富。但近年来有一种颇为值得深思的现象是:春节越过越没味,乃至很多人对此啧有烦言。为什么会这样?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其文化内涵日渐式微,甚至趋于浅薄和庸俗化。毋庸讳言,当下过春节,人与人之间多了攀比炫耀却少了关怀;春节期间互相拜望的风气虽仍然浓厚,但许多是抱着强烈的功利目的,多是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在这种普遍的氛围下,每个人的春节都只是自己的春节、家庭的春节,而离社会的春节越来越远,所以许多人虽然物质丰富了,精神上却很贫乏。如是过节,当然品不出丰富的味道。

由此角度,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的地方为让年味增加做出了种种尝试,譬如恢复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活动,然而却很难真正扭转这种状况———因为恢复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活动,所触及的只是春节文化的毛;春节文化远不是演几场社戏、放几次鞭炮那么简单。年的根本味道,应在于此时的亲情友情表达所带来的满足感,在于通过敬畏和施善等获得的安宁感,在于通过普天同庆的热闹气氛所感触的幸福感、归属感等。

正因如此,借春节之机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提醒人们多关注一些他人的生活,在可能的情况下对需要帮助的邻人、路人等施以援手,这些特别有助于强化亲情友情、凝聚邻里关系、和谐社会气氛的做法,是对年味的真正拯救,是对春节节日文化内涵很有必要的丰富和补充。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越多公益的春节,也将是一个越多“香味”的春节。

从大处看,借春节的机会开展脚踏实地的公益行动,则更可视作是对整个社会和谐氛围的有益倡导,有可能起到一种酵母的作用。老人之老,幼人之幼,无私帮助弱者,真诚施恩他人,这样的事情出现得越多,做得越是有声有色,就会让更多的人增加对他人的信任,减少社会上存在的冷漠———众所周知,冷漠和不信任的流行,在某些地方快要形成一种社会病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公益行动,从而也让更多的人获得别人真诚的帮助,是对这种社会病惟一有效的解药。

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发起或加入到各种公益行动中去。无论为此付出多少,只要这种付出是真诚的,便特别值得期待和喝彩。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郭之纯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