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浮名:标准答案和“脑筋急转弯”
■ 谢浮名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曹旭的一篇散文,被某名牌高中选作期末语文考试题,包括提炼主题思想、解释字词含义和分析写作意图等。有学生拿着这份考卷去请教曹先生,不料曹先生给出的答案竟与“标准答案”风马牛不相及。(2月6日《新民晚报》)
这种荒唐的“标准答案”,绝不是个例。有一个趣闻,是关于当今牛人韩寒的。这小子在上中学期间,一次语文考试的阅读分析题出自他的文章。他大喜。自己的文章,如何表达主题思想,如何起承转合,当然了如指掌。可是,考试结果让他大跌眼镜,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全然不是他理解的那回事!
作为重要的评估方式,考试在我国已存在了1300多年,其意义就是甄别人才,促进应考者向着预期的培养目标努力。预设的答案是考试的关键组件,必须科学、有效地检测出应考者的真实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遵循,可是,上述不知所云的标准答案,究竟要将学生引导到哪里去?难不成让大家都去“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搞笑训练?
目前的各级各类考试,不能科学地评估应考者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不光是标准答案的问题,归根结底,也是试题的问题。王蒙是各位熟悉的大作家,他的语文水平,放眼当今中国,该名列前茅。可是,他曾喟叹:如果让他来答高考语文题,肯定不能及格!一个写出书来供大、中学生做教材的大作家,尚且感叹不能及格,问题严重到何种程度,不言自明。
前些年,北京有家机构,估计是恶作剧吧,召集部分在京的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让他们如参加高考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当年的高考英语题的解答。结果是,这些外籍教师,平均得分71分,还不到满分150分的一半!有参考的外籍教师一脸迷糊地问道:你们这是考英语吗?将这样的东西当作进入大学的门槛,检测学生能否跨越,世上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谢浮名
编辑:
张恒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