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扬:驾车撞人案冷处理无异另一起恶性事件
2010年02月04日 09:55汉网-长江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晏扬

2月1日上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生一起驾车恶意撞人案件,目前死者人数增至10人。连日来,有关此案的小道消息漫天飞,有人质疑政府公布的死伤人数,有“目击者”大谈血腥场景,还有人为犯罪嫌疑人张义民喊冤。然而,案发之后,当地政府除公布一份通稿外,没有再透露任何相关消息,对于种种疑问,滨海新区宣传部一再告诉记者“再等等”,而无论收治伤者的医院还是案发公司天保运业,其工作人员均称接到指令不得接受记者采访,否则将受到处分。(2月3日《新京报》)

案件发生当天,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即在首页刊载了相关消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津当地媒体却“反应迟钝”,当地网友在论坛上发帖也屡屡遭到删除。天津有关方面对这起案件的“冷处理”态度很让人费解。

这起恶性案件虽让人震惊,但毕竟是偶发的个案。案件既不涉及某个领导干部,也不涉及哪个政府部门,更不涉及国家机密或敏感问题。换言之,这是一起虽令人震惊却并不敏感的案件,天津有关方面何以如此高度紧张、谨小慎微、左顾又虑,非要采取“冷处理”呢?

权威部门封锁消息,小道消息自然满天飞;当地媒体不报,外地媒体仍然会报;堵住了工作人员的嘴,却堵不住悠悠众口。“冷处理”只会让有关部门更被动,而无端剥夺民众接受媒体采访的权利,这种“封口”之举无异于另一起恶性事件。

这种遮遮掩掩的“冷处理”,让原本并不敏感的案件一下子变得异常敏感,至少在当地是如此。人们难免猜想,这起案件是否还有不为人知、难以言说的背景和细节?是否触痛了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敏感神经?否则,有关方面何以如此紧张兮兮、神神秘秘?

实际上,据笔者观察,有很多所谓的“敏感事件”都是捂出来的。举例来说,2008年的问题奶粉事件,虽然异常恶劣却并不算敏感,因为它并不涉及国家机密,也不涉及政治问题,况且,丑事被大规模曝光后也并无“敏感性”可言。然而,这件事后来被“冷处理”,甚至成了敏感话题:问题奶粉去哪里了,舆论无法追究;如何赔偿结石宝宝,人们不能评论;如何惩罚其他涉毒奶企,也不知其详细。结果我们看到了,至今仍有结石宝宝未获赔偿,甚至永远不能获得赔偿,而问题奶粉又卷土重来。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进步的一个表现,就是让以往不能说的事变得能说,让以往的敏感话题变得不再敏感。这不仅事关政府信息公开和危机公关能力,还事关媒体的监督权利和公民的言论自由。

冷处理   案件   驾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晏扬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