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醉骑罚款是立法脱离现实的狂奔
2009年09月25日 09:44现代快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赵勇

如果你是吉林人或者有机会去吉林,真的要提醒你注意:今后不仅不能醉驾,很可能连“醉骑”都不行,因为酒醉后骑自行车,等着你的也许就是一张50元的罚单。

9月24日的《新文化报》报道说,已经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修订草案)》中明确规定:自行车醉酒驾驶,罚款50元。

醉骑也要罚款,很明显,这是一个相当前卫的规定,因此争议也很激烈。看了一下新浪为此做的调查,赞成者和反对者可谓势均力敌。但很明显,在吉林的立法者那里,“醉骑要罚款”显然是主导性思维,不然的话,这一条不可能列入法规草案,更不可能直接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因此,反对者很可能只是干着急。

我知道,杭州飙车案、成都孙伟铭案、南京张明宝肇事案之后,醉驾已经成了愤怒的导火索。对醉驾的处理重一点,是符合大家的心理期待的。但“醉骑”呢,是不是也要用法规严惩?我看是没有必要。“反应过度”,是我给吉林这一做法的评价。

赞成者说,“醉骑”也有相当危害性,所以要罚款。那么“醉走”呢,同样也有危害性,是不是要规定喝醉酒后不得走路,否则也要罚款?我在想,如果吉林的“ 醉骑罚款条文”顺利通过,将会有多少人在不知不觉间违法?查处“醉骑”,又将是怎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执法任务?如果一个法规动不动就将大多数人置于随时都会违法的境地,实行起来也总是困难重重,甚而至于成为花瓶,你实在不能说这还是良法。

法律法规适度超前,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脱离社会现实一路狂奔,那就只能是一种观赏性立法。只能贴在墙上的法规,满足了立法者的法治臆想,对规范这个社会,却起不了什么实际作用。到头来受损的,仍然只是法律的尊严,因为大家很清楚地看到了法律执行不下去的窘状,他们“不疑法律”的信心,又从何来?

今年6月初,在成都公交车大火惨案之后,沈阳市交通局为了避免隐患,决定停开全市空调公交车。这在当时被舆论一致解读为行政反应过度,是惰政思维。如今吉林拟规定“醉骑要罚款”,是同一路数的立法反应过度。我在想,如果立法者和行政者面对社会问题时总是进退失据,动辄做出反应过度的事,并不考虑社会现实,那就只能说明立法和行政素养不合格,这比“ 醉骑要罚款”,还要使人忧虑得多。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赵勇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