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利民:《建国大业》只是“消费”了明星
2009年09月25日 07:32红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草草看过电影《建国大业》,甚感失望。本以为这会是一部气势恢宏、发人深省的影片,谁知竟只是一部浮皮潦草的串缀了几个历史片断的形而下之作。如果按《建国大业》的叙事结构,以前的《开国大典》、《巍巍昆仑》、《红日》、《大决战》等片子,要好过《建国大业》许多倍。因望文生义地从“建国大业”之名,判断此片必是另辟蹊径,从各个政治团体如何共同谋划建国大业,为一个新的、理想的共和国而呕心沥血的历史,肯定会让人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叹,谁知看后,大呼上当,这只是一部消费了众多明星,把建国大业拿来当成噱头的拼凑之作,从播映前的宣传造势来看,片子的重点也正是放在了众多明星加盟上,让观众跑到电影院,去数一数明星的人头,而不是冲着电影的内容。这种把电影当作了各路明星粉丝的大集会的创举,真真地把娱乐精神之手伸进了最敏感的领域,这倒是对政治进行解构的一个不错的范例——娱乐无限,无所不包。

因机缘巧合,我这阵子正在钻研美国的国父们如何召开费城制宪会议。以前,对1787年的制宪会议不太感兴趣,认为只不过是一次会议而已。谁知,认真看了他们开会的过程,真是让人感动,在夏季四个月的时间里,五十五个人,关在一间大屋子里(为了保密),穿着正装,戴着假头套,一句一字地讨论着未来的宪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争论、争吵、表决,为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人的不同利益,争得面红耳赤,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尽量保持着不让激烈的争辩造成整个会议的瓦解,最终讨论出一部二百年不变的人类第一部成文宪法。

说实在的,我原以为,美国的费城立宪会议不会只是一个个案,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先贤们也肯定如此,但仔细回想,好像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没有这方面的详细描述,他们在新政协的讨论过程好像是保密的,他们是不是也像美国的先贤们那样,对国家的未来进行过争论、进行过什么样的争论,一般人还真的不太清楚,于是,对于《建国大业》也就多了几许期盼,希望能补上这一课。可看完电影才发现,除了对国旗、国歌这样人所共知的细枝末节有点叙述外,其他方面,电影并没有给我们多少新的东西,没有多少知识含量,更别提什么思想含量了。

我以为,影片唯一的突破是在片尾。以往,在中国的影院看电影,你就别指望能够看全一部电影的片尾部分,大部分观众一见出了字幕,就像得了命令似地,站起身就走,影院也顺应民意,不等字幕演完,肯定会天光大亮,使得你坐在那里看字幕就像个傻X,只能站起身来随大流往外走。可是,在国外,如果在字幕没放完前,你起身离去,就像随地吐痰一样是不文明的举止。因为,人们觉得,如果你在片子没放完前起身离开,这是你的表达方式,是你的自由;但是,如果片子开始出字幕了,你却离开,你就是没有教养的人,是对这部影片的工作人员的蔑视,是非常严重的失礼行为。(电视台放电影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只有央视电影频道始终如一地无论多长也要把字幕放完。)《建国大业》好像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把字幕、歌曲融合到了一起,把历史人物和明星的名字放在了一起,让人产生“数一数”的冲动,所以,观众提前离开的局面大为改观,只是不知下一部电影还有没有这样的效果。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丁利民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