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遇哲:有一种悲哀叫维权成本过高
2009年08月03日 08:10重庆时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作者:张遇哲

据新华社电,位于湖南浏阳市镇头镇的湘和化工厂排放镉超标,导致环境污染,当地数千群众日前上街表示抗议,并一度围堵镇政府、镇派出所。目前,负有直接责任的化工厂法人代表已被刑事拘留,浏阳市环保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被停职,相关责任人在接受调查。(8月2日《深圳晚报》)

“这件事闹了很长时间,但始终没解决好。”一位当地人如是说。如今情况不同了,事情已然闹大,由地方的信访案件变为全国关注的群体性事件。可以想见,随着调查工作的展开,在高层领导的过问和公共舆论的监督下,浏阳市会如他们所承诺的那样,公平公正处理有关事情,还当地居民一个公道。然而,我们还想更进一步追问,工厂自2003年投产以来,污染问题困扰当地居民六年之久,为何非要等到事情被闹大才会得到重视和解决?这样的维权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尊重公民话语权,是一个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倾听民众呼声,是一个责任政府的基本要求。然而,“闹大才能维权”似乎正在成为当下许多人的无奈选择。河南民工张海超鉴定尘肺无果,不惜以“开胸验肺”的悲壮,换回一份姗姗来迟的职业病鉴定,以及对相关企业和个人的严肃处理。吉林通钢企业重组过程中,企业负责人漠视职工权益,在未征得职工认可的情况下强行实施改制方案,最终酿成“7·24”群体性事件,新任总经理被殴致死,以生命的代价叫停这场重组风波。

频频上演的“闹大才能维权”,令人感到悲哀。它折射出合法维权通道的淤塞,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冷漠。在一次次反映问题石沉大海,一趟趟上访举报无功而返的背后,民怨在一点点地积累,并最终在某个时段集中爆发出来。而这些“闹大才能维权”的先例,又在传递一种极其错误和危险的信号,它会驱使更多的人采取极端和过激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形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恶性循环。

一般情况下,对“闹大维权”的处理可谓雷厉风行,处理结果基本上也能顺应民心。只是,这种不从根底上考虑问题被“闹大”的缘由,仅是就事论事的处理方式,真的能弥补先前给人们留下的创伤,重塑政府的公信力么?(作者为河南公务员)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张遇哲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