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甲型流感
2009年08月03日 08:01南方都市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Peter M.Sandman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风险传播顾问

没有人知道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将如何发展。可以肯定,公共卫生官员可能会在向公众解释这种具备潜在威胁的新型疾病时出现错误。尽管他们具有丰富的病毒学和公共健康知识,但他们对怎样面对公众告知风险却几乎一无所知。

因此我列举了公共卫生官员在向公众讲解这种新型疾病时不该怎么做。

1.不要假装有信心。如果卫生专家肯定地告诉我们会发生X,结果却出现了Y,我们就会对他们的领导能力失去信心。聪明的官员会针对甲流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并且知道可能会出现意外,迫使计划发生改变。他们应该把实话告诉我们。

2.不要过度保证。到目前为止,甲流传染病的危害还不算太大。但即便最温和的流感病毒也能夺命,特别是对那些患有其他疾病的人。专家们对新的H1N1变种充满了忧虑,担心病毒会变异为威胁更大的品种。如果不相信官方会将惊人的消息坦率告知,我们就会更多地依赖谣言。如果不相信官方的过度保证,我们就会变得更加警惕。

3.不要担心恐慌。紧急情况下实际很少发生恐慌。尽管人们可能会感觉慌乱,但几乎总能控制自己的行动。但如果领导人害怕自己无法阻止民众陷入“慌乱恐惧症”发表过度保证声明,压制或推迟惊人消息的公布,并轻蔑地谈论公众如何“丧失理性”或“慌作一团”,会进一步减少了信任。

4.不要理睬制造恐慌的指责。太多的官员因为对公众的风险警告不足而丢掉乌纱帽,却很少有人因为过度警告而承担什么后果。

5.不要抗拒适应性反应。尽管真正的恐慌非常罕见,但人们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风险却再自然不过--而甲流对我们所有人都属于新鲜事。我们无法逃避风险沟通专家所说的“适应性反应”阶段,在上述时期内我们可能暂时变得过度焦虑和敏感,甚至可能采取技术上没有必要或不成熟的预防手段。适应性反应虽然短暂,但却非常有用--它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在认识、逻辑和情感方面的一次预演。

6.不要过度推销政府作为。如果让我禁止官方声明中的某个用词,我会首选“一切尽在控制”。(“没有必要恐慌”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专家认同可以控制疾病的传播速度,但不同意能“彻底遏制”。

7.不要过度推销公众作为。让民众参与是不错的风险沟通。行动让我们有控制感,帮助我们消除恐惧。如果H 1N 1变得更严重,可能做过准备的比没有准备的人处理能力更强。

8.不要乱提要求。公众无法执行的建议措施不但不能增强信心,还会让人感到无助。他们应该强调在疾病流行期无法完全避开人群的情况下,建议有潜在健康问题的城市居民“避开拥挤场所”。

9.不要忽略教育时机。在发展中国家,甲流(到目前为止)还远不像其他传染性健康威胁那样严重,因此主要的风险教育目标应该是协助民众度过适应性反应期,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而后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其他重点问题上。但是在发达国家,人们却应从甲流的爆发中吸取两个长期教训:(1)流感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严重。(2)最终,某种严重传染病将会流行,无论是不是H 1N 1,我们都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尽力做好准备。北美卫生官员基本错过了这次难得的教育机会。

Project Syndicate供稿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Peter M.Sandman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