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瑶:唯有“生命至上”细节化,方有“不倒校舍”
2010年04月22日 08:32新华每日电讯 】 【打印共有评论0

“当时并没考虑到防震,只是想起码能使用二三十年。”这是一句再质朴不过的话语,可正是这句话挽救了105条幼小的生命;“会不会还有大震?当务之急赶紧转移学生。”仅仅是转瞬即逝的一个念头,却创造了5名老师和880多名学生全部生还的奇迹。青海玉树地震突如其来,此刻“零死亡”的生命奇迹,总能让人在绝望中找到希望,在寒冷中感到一份温暖。

青海玉树州怀德孤儿福利院在强震中被冠以“最牛孤儿院”的称号,即使距离震中很近,但却屹立不倒,仅仅出现轻微裂痕,105名孤儿毫发无伤。文首的朴素话语就来自孤儿院院长白日代勒。同样的奇迹发生在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全体学生在校长、老师的指挥下成功逃生。

地震毁掉了家园,但毁不掉人们心中的希望,总有一些东西是地震震不掉的。校园“零死亡”、校舍“完好无损”的奇迹,并非是上天赐予人们的礼物,而是源于“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的细节化。联想起“5·12”大地震之中幸存的“史上最牛希望小学”——位于北川县曲山镇海光村的刘汉希望小学,这些地震中留下的校园都具有同一个特质,那就是牢固。

“不倒校舍”、“不倒孤儿院”、校园“零死亡”的背后,是责任人的“固执”与坚持,是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具体化,转化到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刘汉希望小学捐赠者刘汉说,即使是农村的希望小学,建筑结构也一定要用大厂的钢材,设计要求柱子有10根钢筋,一根也不许少;“史上最牛孤儿院院长”白日代勒在福利院建设期间坚持每天出入工地,为的是“不能偷工减料”;玉树第一民族中学创下“零死亡”奇迹,和其曾经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关系密切。

多难兴邦,一个善于从灾难中总结经验教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相对于汶川地震大救援,人们又见证了玉树地震大救援的诸多进步。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但只有把这种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像白日代勒一样,像刘汉一样,像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的校长、老师一样,落实到日常工作的“一砖一瓦”,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我们才可能在下一次灾难来临时继续减少损失,避免无畏的牺牲,才能涌现出更多“最牛的学校”“最牛孤儿院”“最牛XXX”。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晶瑶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