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在中国不断地被提出。最近的两次是:钱学森去世后,人们谈得最多的正是这个问题;而北大前校长许智宏的一席谈(《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朱建华整理),不管是否准确地反映了那位北大前最高官员的话,又一次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社会效果。可见,许多人多么关切、期盼中国有“世界一流大学”啊!
越是没有,越是期盼,而期盼本身,也印证了中国确实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有无世界一流大学”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好问题,因为这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或者不得不反思,用纳税人的钱进行的巨大投入,却尚未产生什么效果,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有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之类的效果,家有学子、准备让孩子读国内大学的纳税人,有权关切这个问题。大人物在职时,在解决大学的问题上无能为力,退休后,也许反思有加,良心发现,利用其余下的影响力,触及这个本质问题,终究也是一个贡献。
不过,我要说的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它掩盖了许多真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本身还是褒扬的、明哲保身的、中性的。说是表扬,意思就是,我们还处在向着一流大学的伟大目标前进途中,今天不是一流,但明天一定是一流,这如同看一个孩子,今天还没有长成,但明天的前途无量啊!这样说,从鼓舞信心的角度,也许无可厚非。可惜的是,几乎没有多少人如此乐观地看待“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情况。
中国首先不在于是否具有世界一流大学,而在于中国还没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一流”不“一流”并非要害问题,因为那仅仅是一个“发展阶段”、“发展程度”问题,甚至,也就是个“发展标准”问题。如果方向对头,迟早也会成长为一流,至少有这个可能。
教育行政机关或者其他评估机构可以通过轻易改变评估标准,就能得出中国非但不是没有,而是早有了世界一流大学。比如,从欧美那么多一流大学,哪一所也没有中国的大学学生人数多,授予的博士文凭多,仅凭这一点,这中国的大学应该早是世界超一流了。
如同当年的企业问题一样,人们终于发现,中国缺少现代企业制度,缺少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精神。目前的中国大学体系,之所以结果不理想,或者令人失望,源头和根源是因为大学不是真正的大学,不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缺少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缺少受到普遍尊重的独立学者和追求真理的学子,而是官场,是行政机关的一部分,是按照非教育和非学术规律办事。既然如此,却侈谈什么“世界一流大学”,岂不是隔靴搔痒的怪事!
中国的大学如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不会杞人忧天中国是否将具有世界一流的学校,因为那样的话,中国迟早将不仅具有若干一流大学,而且将具有杰出的高等教育体系,不管按照何种的标准。
我们可能即使再用多少年,也将没有公认的一流大学。这不是悲观,而是现实的趋势。因为,目前中国大学存在的许多公认的严重问题说明,我们现在没有处在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正确道路上。如果非但不是向着那个希冀的方向前进,而且走错了路,不管是弯路,还是倒退,甚至南辕北辙,中国大学的未来如何,不言自明。那么多的中国富裕人口让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而不是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那么多的穷困人口让自己的孩子放弃高等教育,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以为大学可以改变下一代和家族的命运,就最好地说明了局面的严重性。
关于这个问题,退一步说,即使中国未来有了几所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如果它们是鹤立鸡群的,如同广大贫民区中的“高尚住宅”,大学“贫富”分化严重,低档的大学面对只有失败的命运,那样的“世界一流大学”又能怎么样?那样的“世界一流大学”也许正是我们大学体系的问题,而不是荣耀。(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庞中英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