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发芾:公务奢侈消费没有任何正当性
2010年04月21日 08:25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经济周刊》4月20日报道,根据贝恩咨询公司近日发布的报告,200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了近12%,达到9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5%。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额首位。天津市侨联副主席潘庆林则认为,开征奢侈税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奢侈消费总是撩拨公众神经,主张征收高额奢侈税以抑制奢侈行为,就是公众对奢侈消费的反应之一。中国目前实行的消费税中,已包含对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化妆品等的征收。再来个什么奢侈税,就属于重复收税。

其实,公众没必要对私人的奢侈消费过于敏感和愤怒。富人以其炫耀性的奢侈行为证明自己的财力和地位,获得心理满足,这尽管让人讨厌,但它能提供就业,增加税收,刺激竞争,促进科技进步。明朝学者陆楫就曾以苏杭富商大贾的奢侈行为为例,指出他们的奢侈有利于一般人的就业和维生。他写道:“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同理,今天的富人舍得一掷千金,他们的财富就间接地被其他社会成员分享。

在奢侈消费中,富人自身因炫耀而维护了体面,穷人则因提供这种服务而得到实惠,政府也因此得到消费税——富人自己掏钱的私人奢侈行为是社会的多赢,只要其资金来路正当、其消费行为没给社会强加外部成本。

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公务方面的奢侈消费,这才是顽症。公车越坐越豪华,有的官员一部车不够,包占数部;办公楼越修越气派越奢华,有些官员的办公室面积居然超过一百平方米;政府部门的接待用烟用酒,动辄每条或每瓶上千元。这种奢华的职务消费,其埋单者根本不是进行消费的公务人员自身,而是财政资金或企业赞助。这种本来可以用于更加需要它的地方的资金,被用于满足官员摆阔气、讲排场,是最严重的浪费。

中国历史上一向反对奢侈,但无论皇帝还是思想家,对老百姓自己掏腰包的奢侈消费都深恶痛绝,而对公务奢侈消费却不但批判力度不够,甚至发展出一种“奢侈逼上,俭朴逼下”的理论,认为官员或政府部门的消费行为要与自己的级别和地位相符,这样才有体面和威严。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影响巨大。对于公务消费,中国一向是按照级别定标准,有某种级别就有使用相应车辆和办公面积的制度。这种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其实大可商榷。在此制度前,只要达到一定级别,奢侈的公务消费就合法;而那些级别达不到的部门,也千方百计要攀比、摆阔以维持体面,造成机关和官员争相攀比的不良习气。

对于已步入奢侈消费时代的中国来说,公众应宽容私人奢侈消费,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公务行为中的奢侈的监督上来。对由老百姓埋单的公务消费来说,任何级别也没有奢侈的正当性。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梁发芾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