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为了铭记的哀悼
2010年04月21日 07:53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们在铭记中懂得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我们在铭记中懂得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张张生动的面庞是一个国家的珍宝,我们在铭记中懂得我们要捍卫什么,守望什么,我们在铭记中懂得我们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阳光,该怎样坚定地前行……

今天,悲伤覆盖了每一寸国土,哀痛在每一个人的胸中奔流。

今天,我们的世界黑白而凝重,我们的神情悲伤而坚定。今天,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面朝西北,面朝玉树,穿越那一片废墟,向废墟之下的每一个逝者表达我们深切的哀悼。

两年前,我们的泪水曾为汶川大地震的逝者而流。今天,国旗半悬,汽笛悲鸣,我们一样悲伤,一样沉痛。国哀,是对逝者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山河变色之哀痛需要以国家仪式体现,大地悲鸣之悼念需要让民族整体来表达。

我们也许不能喊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不能记住他们每个人的面容,但我们时刻记得:有这样一群人,有这样一群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他们曾与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他们曾在这世上留下过欢笑和泪水,也曾同我们一样有着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今天,他们将在国哀中安息,而我们,将在生命的陨落中更深刻地感知生命。逝者的梦与希望,也将在生者的血脉中继续流淌。

灾难击中了我们,更激发了我们,涤荡了我们。震灾之下,救援队伍千里驰援不眠不休,亿万国人加入到救助的行列,所有的努力,都为了拯救脆弱而高贵的生命。我们的情感因灾难而炽烈纯粹,我们以捍卫生命的名义相互偎依、抱团取暖,我们以捍卫生命的名义祭奠逝者、抚慰生者。我们的眼中饱含泪水,但目光依然坚强执着,不虞之灾常有,但希望不死,生命之光不灭。

灾难之中,人性光辉总能迸发升腾,为我们照亮前路。无法忘记,近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那匍匐身躯,双膝跪地,身体被压变形,死死护住自己孩子的母亲。地震来临时,她用生命搭起爱的摇篮,手机屏幕上“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成为妈妈留给孩子的最后一支摇篮曲。也无法忘记,年轻妈妈怀抱着三四个月大的女婴蜷缩在废墟中,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失去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紧贴母亲沾满灰尘的双乳。我们又怎能忘记,几天前,10岁的女孩才文巴毛在此次玉树震灾中失去奶奶、爸爸和弟弟,但坚强的小女孩刚从废墟中爬出来后,便毅然加入救灾志愿者队伍;怎能忘记,一对小夫妻在废墟中紧紧拥抱了12小时,用爱鼓励对方活下去,在氧气即将耗尽的一刻,终于双双获救……

千古艰难惟一死。地动山摇时,把生的希望交付给他人,将死亡与痛楚默默承受——他们是母亲、教师、僧人、农民、学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却散发着足以穿透一切的光辉。他们是受难者,也是拯救者;是平民,也是英雄。灾难中,他们互相搀扶,彼此偎依,直至阴霾散尽,黎明降临。

历经时间淘洗,人们未必还能一一叫出这些人的名字。但一个个悲凉的姿势,一缕缕布满爱意的眼神,却已然化作大写的“人”。关爱、坚毅、果敢、不屈、感恩……人性中的珍宝,为民族和人类留下空谷足音般的回响,在这片生之育之的大地上永久盘桓。

人性之爱,如涟漪般由近及远,一轮轮延展开去。而当危难抵临,爱顷刻间跨越了所有边界,所有人都是姐妹弟兄,所有人都是骨肉至亲。此时的爱,没有远近亲疏,甚至于,先把爱给那些身处危难却素昧平生的人,然后是亲人,最后才是自己。如果说爱的由近及远体现了人类动物性本能,那么这一顺序在震灾中一次又一次的惊人逆转,恰恰昭示了人身为万物灵长的内在优长,揭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全部奥秘。

回望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虽迭经磨难,却总能化险为夷,如浴火凤凰般走向崛起和辉煌。这一历史法则的文化解码,正在于一个民族内在的坚执和温度,在蛰伏于芸芸众生中爱与人性的巨大能量。每当危难横逆而来,这种能量便不可阻遏地爆发,让民族挺起脊梁渡涉难关,并向着更高进阶迈步。

我们铭记灾难中人性的光辉,我们铭记为了拯救生命纯粹的爱与付出,我们铭记为了铭记生命的哀悼,我们铭记国人总是在艰难中奋起,没有什么能阻挡生命顽强的步伐。我们在铭记中懂得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我们在铭记中懂得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张张生动的面庞是一个国家的珍宝,我们在铭记中懂得我们要捍卫什么,守望什么,我们在铭记中懂得我们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阳光,该怎样坚定地前行……

玉树不倒,青海长青。苦难终将过去,废墟之上将重新开满鲜花。生的希望同不断升华的人性也必将注入同胞血脉,一代代奔涌下去,携领这个伟大民族挺起胸膛,迎接一个又一个生与死的挑战。

(相关报道见A4-10版)

女婴   汶川   铭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