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到玉树,凸显了尊重生命的理念已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共识。以国家的名义,举国致哀,不仅是为了尊重生命,也是为了凸显坚强,为了化悲痛为力量。
今天,国旗低垂,举国同悼。为表达对玉树地震中2000多名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在今天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这是继汶川大地震之后,国旗再一次为人民、为百姓而降;也是继为汶川地震遇难同胞设立全国哀悼日之后,又一次为自然灾害中遇难的普通公民举行全国哀悼活动。这一刻,我们感受的是同样的悲伤和难忘,体现的是同样的人格尊严的高扬。而所有这些,都凸显了尊重生命的理念已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共识。
玉树地震发生后,“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再次体现于救援工作中。“第一位的工作是救人”、“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难面前,把救人永远放在第一位,本身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而经历了汶川地震的洗礼后,玉树救援过程中不时显现的理性救人场面,把对生者的生命尊重同样放大到一个国家的层面。
两年前,当国旗为普通国民的遇难而降时,一个大大的“人”字就此升起。灾难所折射的人性的光辉、人道主义的理念,让作为个体的“人”从抽象变成具体,并就此高高耸立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如今,为在灾难中不幸遇难的同胞降半旗志哀、设立全国哀悼日,早已成为国家和国民的共识。在这种形式共识的背后,是国家尊重自己的国民、敬畏个体生命的理念共识。因为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就没有对人的尊重;没有对逝者的哀悼,就没有对活着的珍惜。把普通人的生命,把普通人的人格尊严放到最高位置,这是对生命价值的理性回归,也是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
更深层次的共识来自于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目的。个体的生存,国家的发展,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个个真实存在的生命个体。这个生命个体放到社会中就是人,放到国家中就是公民。从汶川到玉树,所展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个可以让国家降下半旗、让举国默哀的普通公民。
让逝者带着尊严安息,这是国家对遇难同胞所表达的敬意,是对他们的最好礼遇,同时也给幸存者送去安慰,更是对所有生者“生命高于一切”的寄语。“大爱无疆”,一个国家对自己国民的爱,是至高无上的。
今天,让我们和青海人民一起,在心中为不幸遇难的同胞默哀三分钟。以国家的名义,举国致哀,不仅是为了尊重生命,也是为了凸显坚强,为了化悲痛为力量。就在全国哀悼的同时,玉树地震的救援工作仍在继续,爱心仍在涌动,从灾后废墟上支起的一顶顶救灾帐篷,到活动板房里传来复课孩子的稚嫩书声;从源源不断的社会救助,到“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的庄严承诺,我们都可以看到灾难中迸发的国家责任和民族力量。这种责任和力量正是来源于对公民生命价值的无上尊崇。
再过半个多月,就是汶川地震两周年。汶川从未离开过我们,为国家所铭记,玉树也将与汶川一样,永久保存在国家的记忆之中。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