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兵:在举国哀悼中传递价值与责任
2010年04月21日 07:45新京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 议论风生

今天,2010年4月21日,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举行哀悼活动。而在青海,上午10时整起,全省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轮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黎民为国哀低首,国旗为死者所降,这既诠注着不能沉重的悲情,又是生者必须的情感出口,更是一个国家品格与良知的表征。“国之兴也,视民如伤”。国民之哀,国民之难,同样需要国家的表达与承担。

汶川地震发生后,曾经的三分钟默哀,曾经的三天哀悼,已经刻入了每个人的灵魂深处。经过那一次的国民教育与精神洗礼之后,相信每个人都更为渴望得到国家羽翼的长久护佑。青海玉树大地震中的不幸遇难者,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是我们的同胞骨肉。现在,让逝者安息,生者理应通过一种国家姿态与政府仪式来祈愿祷告。

与国家共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这一切,本身也更需要浓缩成一种国家仪式。禁止公共娱乐,举行哀悼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激活公民精神的成长因子,就是在催发国民的公益与责任意识,来消解灾难带来的沉重苦难。特别是在目前抗震救灾任务仍然繁重,家园重建仍有很多困难的情况下,以慎终追远来积聚民德,以责任担当来尽政府职责,也都需要一种以国家名义来进行庄严宣告。

生者懂得逝者夙愿,政府明晰抗震救灾责任,才会有人性的真诚,才能够在制度激励下践行权力职责。现在,预防玉树地震灾后瘟疫与次生灾害,及时妥善处理遇难人员遗体,积极重建地震中被毁损的家园,为那些遇难同胞养老扶孤,祛散劫后余生的心理阴影,其实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公共运转。

在汶川地震之后,3天的全国哀悼日在我们每个人心灵上都深深地刻录着“拒绝遗忘”的印记,然后懂得珍惜生命,明白责任担当,体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伦理存在。现在,青海玉树地震的悲壮叙事仍在传递悲情与信心,传送着守望相助。在这样的背景下,青海汽笛长鸣,全国深切哀悼,也标志着这个社会中笃定的价值与责任。

□单士兵(媒体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单士兵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