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把我当回事儿,想找领导办事还得先过我这关!
本报评论员 刘兴伟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半月谈》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4月18日 新华)
前不久山西一名村支书曾爆出“我不贪污,当官干啥”的惊人言论,但是从司机腐败的报道来看,参与腐败不见得非得当官,有的时候当司机也有机会。其实,将领导司机定义为“新的腐败群体”并不算恰当,因为这种腐败群体从一定程度上讲并不算新鲜,从古便有“宰相门前七品官”的说法,官员的侍从自古便是不可或缺的权力分肥者。
据《清稗类钞》记载,在安徽有个叫王植的巡抚,十分信任一个叫陈七的门丁,官员们都对这个门丁十分巴结。这位陈七生了孩子,全省的官员悉数不落地前往祝贺,足可见其分食官员权力的能力。这位巡抚在位的时间比较长,陈七也因此而“所入甚厚”,后来还捐钱买官,以道台自居,这与报道中所描述的个别领导干部司机的经历颇为相似。
简单地将司机腐败归结为司机与个别腐败领导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不全面。最近有本新书叫做《隐权力》,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诸多历史上的权力演绎,作者提出的隐权力便是“主要来自私人关系网络的权力”,甚至“职位不变,但置身于不同的关系网络,所获得的隐权力也是不一样的”。可见,权力腐败自古以来就有着极强的渗透性。
司机腐败最直接的土壤,在于那些手握实权的领导干部大多享受着“专车”的待遇。虽然他们所乘坐的是公务车辆,但在公车私用的泛滥下,专车的福利性有时已经超过了其公务性,这也必然就催生了一批与历史上“门丁”颇为相似的专车司机群体。
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大致相同:那就是权力失去了应有的制约。但是,腐败向社会各个层面渗透的渠道却有所不同。“夫人腐败”、“子女腐败”是一种以血缘为渠道的渗透,而假借同学、老乡之名导致的腐败,则是以社会交际为渠道的渗透。这么来看,司机腐败似乎与他们也很相近,都是腐败官员的“身边人”,但是其不同之处却在于,司机腐败的渗透渠道,却是官员所享受的所谓“福利”。
如果说血缘渠道和社交渠道的腐败渗透是难以根治的,那么以官员福利为渠道的腐败渗透却不是不能避免的。在曾经喧嚣一时而今又销声匿迹的公车改革中,舆论多关注公车的巨大开支。其实公车私用带来的危害并不仅限于此,公车私用催生的司机腐败便是其中之一,对司机腐败的关注,更应成为促进新一轮公车改革的有力注脚。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刘兴伟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