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在微博上“亲历”玉树大地震
2010年04月20日 08:05京华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后,许多人在微博上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起为灾区人民祈福,为救援行动加油,为赈灾活动出谋献策。而那些赶往第一线的救援队伍、新闻媒体以及慈善组织,也及时地从灾区发回现场消息。虽然不能和灾区人民共患难,身处微博,又仿佛是在亲历和见证这一切。

在微博等新媒体上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地震详情,还能够知道人们的想法,以及救援行动的进展。例如,在微博上输入“青海地震”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所有相关信息便浮现眼前;关注“微博小秘书”、“青海昆仑在线”等信息综合发布者,也可全面了解震区现状;而“中国国际救援队”、“壹基金救援联盟”等赶赴前方的个人和组织纷纷开启微博功能,又能够让人实时掌握救援进度。

微博是一个信息聚合分享的大平台,你关注了哪些对象决定了你所能获取的信息,关注你的人则又决定了你所发布的信息能够传播多远。但这还不足以全面概括微博等新媒体的优势。微博在行动的组织、协调与监督上,同样体现了自己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发布将有一架包机赶赴灾区的消息,在上面征集各类救灾物资。结果几个小时后,筹集到的救灾物资就远远超出了预定数量。这不由让人感慨,微博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

微博本身也是一个评价体系,大家在上面所发布的言论,马上就能够引起其他人的共鸣或批评。我印象较深的是,不少人对媒体人员奔赴地震灾区采访,进行了如何做好“灾难报道”的讨论。例如,闾丘露薇等人提到,到灾区的采访人员应当恪守新闻伦理,避免对灾民造成二次伤害。微博上有着不少奔赴一线的采访人员,因而这些提醒不仅及时而且很有必要。

在此之前,网络信息的流动固然比传统媒体更加具有交互性,但是从来未能抵达这般的整合深度。在微博上,一个人既可以通过所关注的对象阅读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转发把信息扩散出去,更可以把微博当作一个“自媒体”,让自己成为信息发布者。更何况,这无论是对名人明星还是普通网友来讲都是一样的——不管什么人上微博都可平等共享这一资源。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迅速地成为一个话题讨论和舆论关注中心,同时还具备了强大的组织和行动能力。不能不说,微博对信息流动、社会行动等领域造成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晶报》4月18日文/孤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孤云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