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股市疲弱,但区域经济板块轮番发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就有重庆板块。奥妙原来在这里:2月8日《重庆晚报》报道,日前,在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已跻身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与上海、北京、天津以及广州看齐后,重庆必将成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重庆的影响将辐射全球。
网上遛了遛,不出所料,相关口水的水位已骤然上涨。若不是很多网站的相关评论功能“明智”地关闭,我看很容易导致一场小型地域文化争端。
也不能怪这些爱乡心切的网友。单就目前已经披露的规划内容,特别是被重庆相关报刊重点摘录并加以强力演绎的部分来看,感情上,是有点让人难以接受,逻辑上,也有些地方说不通。
最多的争议还是“选拔”(不知道网友们凭什么天真地认为这是个超女一样的选拔赛呢?)标准。为什么中心只设5个而非更多?在只设5个的情况下,为什么比邻的京津可以双双入选?如果这样,深圳(更别说香港了)难道不可以与广州一同上榜?——有意思的是,媒体的相关报道中,为了证明重庆入选当之无愧,深圳尽管指标优异,却根本就没被列入“考核名单”。
进一步而论,如果说凭借的是城市生活水准,成都的人均GDP还在重庆之上;如果说凭借的是对周边地区的重要性,成都、西安、沈阳,哪一个与周边地区的一体化程度及拉动作用,不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重庆更有优势?
说到底,这个“中心城市”,还是依照城市的行政级别(广州除外),以及行政区域GDP来的。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很多城市玩命地争取(行政)升级以及合并(扩大GDP)了。若说这次的中心城市设置不会助长以上两“风”,我可不信。
什么是中心城市?这个定义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相对性。比如,在北京脚跟上趴着的天津,在上海后院的宁杭,无论与其他城市相比多牛叉,都不能算中心。更重要的一点:“中心城市”还是一个带有强烈情感色彩和文化意味的名词。不要说让一个东北汉子或是湖南伢子,认可重庆作为“中西部”的“中心”,就是巴山蜀水、与重庆沾亲带故的成都娃子,我看让他们接受这个称呼,也“难搞起得很噢”。
所以,某种意义上,这还是行政本位,将城市品级化、格式化思维的产物。这种思维是赢家通吃的:中西部重庆最大,重庆就是所有中西部省区的中心,就算你在漠河或是北部湾,也得“拉动”你。为了证明这种思维的合理性,媒体报道里的专家还玩了个小小的诡辩:“任何发达国家在制定政策时,都不忘建设数量相适应的国家中心城市体系。如德国的柏林、法兰克福,法国的巴黎、里昂。”可是,人家的规划和我们的规划,哪是一回事?并且,那些国家没有户籍制度。以户籍制度排斥外来人口自由进入城市,同时又通过为中心城市加冕、提供优惠政策增加财富分配,真是便宜占尽,麻烦免谈。天下的好事,有过于此的么?
不过,有心理期望而没有入选的城市,不必有什么失落。目前的规划,只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一部之见,还需要批准才做数。城市发展毕竟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这么简单,苏州、宁波,当初都是“规划外”发展起来的。一个城市的发展,不靠天,不信神,一切都得靠市民自己。
并且,就算凭借“中心城市”的“加冕”,几大中心城市能得到实在的诸多政策照顾和华丽的心理虚荣,但每个市民的城市,都是在市民心中——而非“中心”的。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定位的拔高,乃至市面的光鲜、楼台的挺耸、场所的豪奢,或许确实能转成一部分人的新增收入,却不一定就是大部分普通市民“宜居”的充分条件,这样的例子,成功的难找,失败的实在是不胜枚举。不妨阿Q一点说:既非中心市,但作心中城。谁道四大皆空?许是因祸得福。
作者系上海资深媒体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安平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