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杰
日前,在华东师大文学研究所、上海市语文学会等举办的“中文危机与当代社会”研讨会上,第二代身份证又被当作反面教材,成为“苍凉”汉语现状的一个旁证。
专家列举出“二代证”四大语病,批评当下汉语使用的混乱,已经由局部蔓延到了整体,由个人推及到了社会,由暂时发展成了长期。依我看,中文的现状固然让人担忧,可毕竟还没有到消亡毁灭的地步,总有机会挽救。我感到焦虑的反倒是这个二代证本身。
早在换发二代证之时,人们就发现新证一面印着“居民身份证”,另一面却又写着“公民身份”字样。而在法律意义上,居民和公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混淆。一个国家的身份证件上出现这种问题,绝对是个不能容忍的失误。遗憾的是,至今已有超过9亿的人申领了新证件,这就相当于一个错误被放大了9亿多倍,至此成为一道无法抹除的伤痕。
根据研讨会上专家的说法,除上述问题外,二代证还存在如下用词错误:一是“公民身份号码”表达不妥,“身份”不具有数字性;二是用“出生”来指某年某月某日也不规范,指具体的生日只能写明是“出生日”;三是持有长期有效身份证的人,其“有效期限”不能标注为从某年某月某日到“长期”。此外,2007年《南方周末》作过报道,由于二代证的相关信息印在正反两面,而双面复印将造成不必要的、严重的浪费。
小小一张身份证却存在这么多错误,这不仅涉及合法证件的严肃性问题,还关涉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如何来处理这个二代证,也就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认为,不能再让这个错误一直这么错下去了,现在就必须想个办法弥补过失。否则的话,让这张问题身份证大摇大摆地亮相于各种场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办法无非有三:一是采取办法修改二代证,使之符合规范;二是全部召回重新换发新证,不排除升级为“三代证”;三是逐渐淘汰,慢慢纠正相关错误。第一种办法我不知道在技术上可行不可行,第二种办法可以彻底地解决问题,第三种办法则是采取新老交替、逐渐过渡的方式来纠正错误。毫无疑问,三种办法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问题是错误已经产生,不必要的浪费也一直会存在,而问题拖得越久反倒越麻烦。与其如此,不如勇于承认失误,老实面对问题,不要再让错误延续下去。
当年之所以未能采取果断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大概就是因为一来怕浪费钱,二来有关部门或官员害怕承认错误反倒要担责。只不过,二代证的错误并非不承认就能够就此掩盖过去的,对此有关部门不能表示沉默,更不能打马虎眼装作没看到。
证据全都写在身份证上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作者系媒体人士)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魏英杰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