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改革不应换汤不换药
2009年12月08日 08:27长江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据报道,北京计划在明年取消暂住证,代之以具有信息和服务功能的居住证。这种居住证将带有电子芯片,集纳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住房情况、就业情况等内容,目的在于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的信息化、法制化与规范化。

实际上,北京用居住证代替暂住证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儿,因为深圳、上海等地已经进行了尝试。但从那些地方的尝试来看,居住证的推行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因为外来人口在子女就学等方面依然受到限制甚至歧视。

那么,北京的居住证改革依然走这种老路吗?如果是的话,此种改革毫无必要,纯属劳民伤财。如果北京的居住证改革要想有意义,就应当动真格,应当借居住证的推广启动户籍制度改革。

众所周知,计划经济时代诞生的户籍制度,是一种束缚人的工具,早已与时代脱节,早已受到人们的诟病。它所导致的城乡二元格局,不仅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长期侵犯了亿万民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大量的外来人口为建设城市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城市缴纳各种税费,但是却无法享受当地居民享有的种种福利。

作为一个巨大的弱势群体,外来人口遭受的歧视长期得不到矫正。原因之一是,户籍制度仍在很大程度上被当作“管理”人甚至“控制”人的一种手段,在此基础上,根据户籍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根据这种“等级”来分配各种福利资源。说白了,户籍制度造就了一个身份社会,而一个身份社会就是一个等级和特权社会。

特权社会的最大坏处是,寻租现象弥漫在整个社会中。根据公共选择的创始人之一塔洛克的研究,在这种社会里,那些最有才华的人并非将主要精力放在进行创造性活动上,而是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寻租——获取各种各样的特权(包括一个大城市的户口)。这位半个多世纪前在中国生活过的学者,曾经追问过一个问题,即中国人非常勤劳但该国为何如此贫穷?他发现,中国的制度安排使得那些最出色的人都忙于从事寻租活动。毫无疑问,当下的户籍制度仍然是导致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无数的人为了户口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并且在这其中存在着令人咋舌的腐败。今年初曝光的92份北京户口倒卖案就是一个明证。

许多普通市民仍然支持该制度的存在,借以维护自己的户口特权。长期以来,强烈的等级观念深植于许多人的脑海里,以致于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大城市的人看不起中小城市的人,城市的人看不起农村的人。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同身份的人所拥有的特权不同,尤其是户口含金量不同。然而,那些支持户籍制度的人不应忘记,只要存在着这种特权制度,就会有人利用它牟利和腐败,就会制造不公正。并且,更重要的是,这种特权制度的存在,造就了拥有不同身份的人群之间的敌视,导致社会冲突。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完全放开北京市的户口,外来人口岂不大规模涌入北京,造成整个城市的瘫痪?说得好听一点,这是杞人忧天;说得不好听一点,这是“恐惧外来人口综合征”并发的臆想。如果我们假定人是理性的,外来人口并不会大规模涌入北京,因为如果一个人在这里找不到工作、无法谋生的话,他就会理性地选择离开,到另一个能够谋生的地方去。国外的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等都没有户口限制,那里的人们也并没有一窝蜂涌向这些城市呀?更何况,如果取消了户口,北京人享有的特权就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离开,到交通更加便利、生活质量更高的中小城市甚至乡村去。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居住证   等级   户口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建勋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