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审计4万亿也应关注经济结构调整
2009年09月25日 08:21重庆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李晓亮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日前称,审计署正在对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进行全面审计调查,尚未发现用于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但也查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部分项目管理不够规范等。(9月24日《人民日报》)

4万亿投资未发现用于楼堂馆所建设,值得欣慰,虽然这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而且,在年初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还曾一再强调:至少到2010年底,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建设各种楼堂馆所。当然,这还是在4万亿大单之外的另行要求。所以说,欣慰的同时,我们也不必过于兴奋。因为若连这根底线都敢踩,也就到了忧虑4万亿计划在施行中会不会走样的时候了。

刘家义说,这次审计于9月初开始,预计于10月底结束。这个时段,别具况味。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去年9月中旬破产,被视为全球金融危机加速恶化的标志。而此次审计,恰巧就踩在金融危机一周年的节点上。

时隔一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寒潮还未完全消散,可从近来一些媒体和专家的盘点里,我们却明显感受到曾经的创痛似乎正被遗忘。尽管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向仍存分歧,但认为经济触底复苏迹象日益明朗的乐观情绪已占上风。不过,不管是从我国来看,还是置于世界格局下审视,当前呈现出的或都只是未经手术的浅表性复苏。而这又是因为大家普遍吸取了此前经济危机的教训,对共同实施刺激计划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达成共识,短期内对稳定经济起到了重大作用。

明于此,自然也该意识到,纯粹的政策性刺激计划带来的复苏,可能也会无意遮蔽经济结构改革的紧迫性。毕竟,无论是政府、学界还是业界,对于此次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是源于世界经济结构失衡,都能达成共识。假如现在沉醉于刺激计划带来的短暂性复苏,对危机的认识不够深入,那么对结构调整的诉求自然就有所减弱。

具体到对于4万亿计划的认识,会不会也存在这方面的瑕疵呢?在金融危机一周年的当口,审计署此番加强审计,或可认为是以审计力度作出的一种理性提醒。他们的努力,值得尊敬。当然,也要承认,审计署只要审计工作一丝不苟,全程监督资金流向,就算恪尽职守了,对于宏大的经济结构调整,他们自然也存在力有不逮之处。

对那些认为经济触底复苏的乐观派,我们乐于尊重他们的判断,可也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健忘,不要忘记还有更艰难的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等着我们。在4万亿计划缓解了燃眉之急以后,现在主要应着力于将刺激计划的政策效力,纳入常态化制度化的经济增长轨道。

让人欣喜的是,国家在出台刺激政策,以及加强审计之外,也看到了中小企业等经济体难以受惠的尴尬。以4万亿计划为例,资金主要投向“铁、公、机”,被国有企业、大企业全盘吸纳,“国进民退”现象突出,这正是此番经济结构调整的难点。为了因应舆论,扭转局面,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希望中小企业能藉此突破此前的制度制约。

危机还未远去,在审计4万亿之外,如何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让中小企业迸发出无穷活力和创造力,值得深思。政府作为公共秩序的守护者和市场秩序的监管者,理应及时为中小企业发展纾困,让其成为平衡经济结构带动经济复苏的主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李晓亮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