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扬:我们的“人口红利”是否已经吃完
2009年09月23日 08:32珠江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广东缺,上海缺,苏州缺,天津也缺,所有企业都缺人,人都到哪里去了?”天津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想不明白。据9月21日晚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和逐渐回升的经济数据几乎同步,沿海地区的“民工荒”正在加剧,浙江用工缺口达25万人,深圳市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连四川这样的农民工输出大省也出现 “民工荒”,建筑工月薪最高可达5000元。

当农民工输出大省也出现“民工荒”,那么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可能就不是暂时性的,而是今后必须长期面对的一个问题。从去年年底的 “民工慌”(民工四处找不到工作)到现在的“民工荒”,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逐渐回暖的一个信号,更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劳资矛盾等深层次问题的再次暴露。

概括而言,“民工荒”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随着中央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和落实,很多农民选择在家乡务农,觉得出门打工未必合算;二是,随着相关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可以在当地找到工作;三是,“二代农民工”已经不可能像他们的父辈那样任劳任怨、忍气吞声,他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找工作的眼光越来越挑剔,对报酬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他们的预期难以达到,很多年轻的农民工宁愿选择东游西逛,也不愿老老实实进厂打工。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而不能怪农民工挑三拣四。实际上,“民工荒”更像是农民工的一种无声反抗,对歧视性待遇的一种有力还击。农民工长期遭受的歧视性待遇,不仅表现为低工资,付出与报酬不相称,而且表现为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高、劳动权益无保障,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比比皆是。每月1000元左右的工资,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宿舍里,上厕所都要掐算时间……可以说,很多沿海城市实现经济腾飞,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牺牲农民工的权益,靠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

这种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口红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 “人口红利”振兴了一个又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依靠无数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世界上 “第一制造大国”,并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各个角落,所向披靡。“中国制造”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而价格低廉正是缘于“人口红利 ”,缘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现在看来,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民工荒”从沿海蔓延到内地,当内地出现月薪5000元的建筑工,“中国制造”的廉价优势还能维持多久?“中国制造”又将何去何从?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是的,我们的“人口红利”即将吃完,廉价劳动力将越来越稀缺,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提高劳动待遇才能招到工人、留住工人,再也不能靠压缩农民工权益获得长久发展;这意味着,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将逐步提高,产品和服务成本将水涨船高,“中国制造”的廉价优势将逐渐丧失;这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升级转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概言之,“民工荒”以及由此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会倒逼企业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倒逼中国经济实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经济危机的阴霾即将散去,在经济危机中幸存下来的企业也许会感到庆幸。但是,能扛住经济危机的冲击,未必扛得住“民工荒”的冲击,没有死于经济危机的企业,未必不会死于“民工荒”。从这个角度看,“民工荒”对于有些企业而言,也许相当于另一场经济危机,能否化危为机,就要看企业能否因势而变。 晏扬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晏扬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