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解史
历史学者
◎洪振快
世界历史上有很多难解之谜,资本主义到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可能是争议最多的谜团之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能没有资本。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在这个类似鸡生蛋、蛋孵鸡的逻辑循环中,那个最初的(或原始的)资本从哪里来就成了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有了所谓“原始积累”的说法。它是一个理论假定,是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而设的。为了证明这个起点的存在,圈地运动得到了重视。即通过圈地,暴力获取资本,由此就有了那个众所周知的著名论断:“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然而,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是不是真的像1516年出版的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所说的那样,是一个“羊吃人”的运动?
所谓“圈地”(enclosure),是针对的“敞地”(openfield)制而言的。敞地由分割为数百条形状狭长的条田(strip)所构成,条田用小径和草垄隔开。一个农户的条田可能分散在各处,被夹在他人的条田中间,这对他的耕作很不利。“圈地”就是铲平条田边界,把分散的条田合并在一起,用树篱圈围起来。另外,圈占公用的草地、荒地,不许他人的牲畜进入,也算圈地。
被圈的地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作为牧地以养羊,一是作为耕地发展新式农场。前者最普遍,也是圈地的最大动力。英国的羊毛是欧洲质量最好的羊毛,14世纪以前羊毛主要用于出口,15世纪之后,英国国内的羊毛加工业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民族工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大增,羊毛价格上涨,养羊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时称“羊腿可以使沙土变黄金”。
英国早在13世纪已经出现圈地现象,但并不严重。圈地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前期,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的序幕,是在15世纪最后30多年和16世纪最初几十年演出的”那些年份。在英国历史上,它属于都铎王朝(1485—1603)前期。那么,这一时期的“圈地运动”的历史实情到底怎么样呢?
先说规模。1517年5月28日,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授权其国务大臣、红衣主教托马斯·渥尔塞以国王名义任命一个圈地调查委员会,根据对24个郡的调查和统计,从1485—1517年,共圈地101293英亩。算下来,平均每年圈地不过3165英亩。20世纪初,历史学家E·盖伊(E .F .G ay)等人根据圈地运动的档案等一手材料进行研究,统计认为1455—1607年在英格兰中部、东部的24个郡共圈地515676英亩,占24个郡土地总面积的2.76%,驱逐的农民达5万人。如果按历时152年平均来算的话,每年被圈的地为3393英亩、被逐农民为329人。如果这一个多世纪的英国人口平均以300万来算的话,农业人口在当时占绝大部分,被逐农民约为万分之一,占农业人口的比重可说微不足道。因此,圈地规模很小,圈地后果的严重性实际是被夸大了。盖伊的研究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尽管有人认为其统计数据存有遗漏,但即便是扩大十倍,也不足以证明当时圈地非常严重。
失去土地的农民是不是都成了产业工人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些学者认为,该时期的圈地运动导致农民被赶出村庄的可能性并不大。原因在于,失地的农民本来不多,而当时英国人口处在历史低点,农村劳动力短缺而土地并不缺乏,所以部分失地农民可能很快在其他未圈地地区找到耕地。英国历史上的人口,14世纪中叶黑死病发生之前为400多万,之后下降到250万,到1525年时,英格兰人口不足226万。1525年以后,人口开始迅速增长,1541年达277万,1581年达360万,1601年达410万。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人口刚好处于历史最低点,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部分失地农民在其他农庄重新就业是完全可能的,并不一定就被赶到城市里去做工,何况这时候城市里也没有那么多的工业吸纳他们。
再者,圈地运动的主导者是谁?是不是封建贵族呢?研究结果显示,圈地的主体并不是贵族,而主要是乡绅。贵族所圈地在10%光景,而乡绅所圈地则约占60%。此外许多自耕农也参与圈地,并扮演重要角色。
英国政府对待圈地又持什么态度呢?事实上,在这一历史阶段,英国政府并不支持圈地,反而是屡屡通过法令禁止圈地。1489年,英国政府已开始立法反对圈地,其后又多次颁布反圈地的法令,试图以各种方式阻挠圈地。由于圈地导致了游民,使社会显得不稳定,另外国王们也担心兵源枯竭、租税减少,所以当时英国政府对圈地持反对而不是支持态度。
此外,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上述时期圈地中的暴力程度到底如何呢?事实上,圈地中存在暴力情况,但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耸人听闻。许多历史学家,如英国学者帕利泽(Palliser)、屈维廉(G.M.Trevelyan)等人都曾指出15—17世纪的英国早期圈地多数是以协商的方式进行的,是通过农民自己的积极合作而实现的,协议圈地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
因此,可以比较肯定地说,《乌托邦》中所谓的“羊吃人”之说仅仅是文学的修辞,而不能作为信史来看待。《牛津英国通史》的编撰者提到圈地运动时说:“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在都铎时期活跃的土地市场,培养了一批榨取穷人血汗的贪婪的新资产阶级的看法是言过其实的。”
圈地运动的实质,是化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为新的土地个人私有制,变旧的庄园式经营模式为新的农场式经营模式,使传统农业转型为近代产业化农业。这是英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研究认为圈地比敞地经济效益可提高50%),对英国近代化转型至关重要。在转型过程中存在暴力和不公正现象,这是应该谴责的,但历史实际不像某些著作宣称的那么血腥、罪恶。
我们接受了许多观念,但这些观念可能与真实的历史不符。圈地运动的真实历史告诉我们:“原始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或正常现象的观念是应该纠正的。实际上,“原始积累”是一个观念的产物,英国历史上并不存在那么血腥、罪恶的“原始积累”。如果一个社会存在“原始积累”现象,那只能说明出现了偏差,社会转型埋有隐患。
作者:
洪振快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