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纪念柏林墙?
2009年11月09日 11:28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评中评第293期

20年前的11月9日,当人们用铁锤、榔头、挖掘机、甚至是徒手推到那座树立了28年的柏林墙时,Michael Meye就在现场。他看到不分东西的柏林人在那堵臭名昭著的墙上跳舞,听到心情激动的人们不停的叫喊:“墙没有了!”

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忆和纪念那个深刻影响了世界局势的时刻时,我们该做出何种解读呢?

当然,每个人、每个团体、甚至每个国家、每个政府都会有其自身的解读。而我则更认同Michael Meye的观点。我们常常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重大事件有着必然的归宿。我们被告知,历史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而前进的方向也是有其轨迹可循的。可事实上,当我们去深究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的细节时,却发现事实上历史并不必然如此。

正如20年前的11月9日,如果不是东德的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前恰巧遇到当时的领导人克伦茨,他当天是不会发布东德人可以自由旅行的新闻的。而如果不是那个记者的追问这个自由旅行的权利何时生效,发言人君特·沙博夫斯也不会说出那个“立即”的单词,而没有这个“立即”的单词,Michael Meye认为“克伦茨的旅行法将会按照德国式的秩序且效率的方式执行。”,自然也不会有激动的东德人走上街头,也不会有柏林墙被推翻了。如此一来,今天我们也不用再去纪念那一天,我们也不用做“飞越柏林墙”这个系列策划了……

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虽然有众多宏大的意义可以阐述,有非常深刻的历史背景可以解读。但是我更愿意从这些细节上去再看那段被一堵墙封锁了的时代。

当然,这个细节不只是那一连串的偶然事件,还有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他们或许无名,但是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他们是那些明知道会遇到生命危险,但是仍然冒险去翻墙的东柏林人。一个叫做费克特的人,被东柏林的子弹击中后,在墙下躺了50分钟,血流不止,然后死亡。一个叫做克利斯的人,刚满二十岁,却成为了柏林墙倒塌前的最后一个死者。

正是这些甘愿貌似的翻墙者,让西柏林,让西德,让整个世界看到了东德的残暴,看到了那些被封锁的民众追求自由和民主的勇气。也正是那一滴一滴的鲜血,刺激了全世界的神经。正是那一个一个不甘被禁锢的生命,让肯尼迪站在柏林墙前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正是那一个又一个逝去的生命,让美国总统里根公开呼吁:“戈尔巴乔夫先生,拆掉这堵墙!”

他们也是那些西德人。当东德的同胞翻越柏林墙,到达东德的时候,他们给予他们热情的欢迎。当那些东柏林的被压迫者妄图翻越那堵墙的时候,是他们给予了最大的帮助。人们不止一次看到,西柏林的民众,把自己的身份证,扔给墙那边的同胞;人们也记得西柏林人自发建立了众多组织,帮助东德的同胞们越过那些封锁。

当然,他们也是那些守卫在东德边境上的士兵,他们的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威慑他们翻墙的冲动。进而让更多的东德民众选择在东德政府的通知下做沉默的大多数。

在我们的一个名为“柏林墙一代:挣扎与彷徨”的策划中,我们列举了柏林墙时代的众多身份。当时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选择自己扮演的角色。

如果你是一个东德人,你是要扮演一个冒着生命危险的翻墙者,还是作为在东德统治者的沉默者?你是扮演一名尽职尽责的东德边境守卫者,见到翻墙者即开枪击毙,还是做为一个对同胞怀有深切感情的同情者,虽然上级命令你们开枪,但是你却可以选择尽量不去射中那些翻墙者

如果你是一个西德人,你是要扮演一个拯救东德同胞的积极行动者,还是一个与己无关的旁观者?你是要做一个对东德政府施加压力的政治家,还是一个面对东德的暴行做一个妥协的政客?

历史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发展轨迹,不是在一个被设计好的模型中发生。而是由于一个一个身处那个时代的个人选择构成的。当时的柏林墙一代,当然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也没有任何道德优势对其进行苛责。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正是他们的选择,最终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在今天,我们为柏林墙最终倒塌,为东德人民终于走向民主与自由来进行庆祝的时候,也应该认识到如果当时东德人民都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而不去选择进行翻墙的行动,不去选择做出那些反对东德政府的行动。柏林墙不会倒塌。

而如果西德民众都选择做与己无关的旁观者,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者。历史也可能走向另一个轨迹。

当无数人们在今天聚集在柏林墙遗址前,纪念那个伟大的日子的时候;当多国政要们再次为那个改变世界的时刻齐聚柏林的时刻,我们应该纪念的绝不应该仅仅是倒下的那一面墙,不仅仅是对冷战的反思,也不仅仅是重复那些“民主”、“自由”、“信念”等让人激动人心的字眼。更应该是对二十年前,甚至是更久远的过去,人们做出选择的肯定和反思。

正是那些选择创造了今天的历史,我们要对过去那些做出选择做出自己行动的人们,心怀尊敬和感谢。

今天的选择也在创造明天的历史,要实现你心中的目标,不能等待着“必然会出现的历史”时刻的到来,而应该是用自己的行动,投出自己的选择票。

正如南都今天的社论所说的:推翻柏林墙,不仅需要顷刻间的激情,更需要持久的行动;不仅需要愤怒,更需要理性;不仅需要铁锤,更需要思想;不仅需要德国人,更需要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公民。

在那众多的词语中,你的选择是什么?

凤凰网评论编辑:张恒

上期评中评:我们都拥有粗大的神经

 ps:为了方便您浏览凤凰网独家评论,我们新推出了邮件订阅和rss订阅两种方式:内容包括自由谈、评中评、凤凰卫视节目(时事开讲、锵锵三人行、时事亮亮点、解码陈文茜、震海听风录、骇客赵少康),周一到周五更新。欢迎使用并提出意见,谢谢。

1、件订阅

2、RSS订阅

柏林墙   选择   历史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恒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