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震海听风录》
解说: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发表“胡六点”后,两岸政治关系探索掀起热议,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去年10月发表《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议》刍议一文,详细拟定两岸和平协定文本草案,引起两岸和国际关注。张亚中作客《听风录》,与大陆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许世铨对话,探讨两岸和平协定的细节和难点。
邱震海:欢迎收看《震海听风录》,两岸和平协议是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在谈论两岸关系时,提到比较多的一个概念,尤其我们知道在去年12月31日,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表示,两岸可以就国家统一前的特殊阶段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讨论之后,两岸和平协定就更成为两岸关系当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问题是和平协定到底该怎么签?它一定会涉及两岸政治关系当中的一系列难题,台湾大学教授张亚中去年10月份拟定的一个两岸和平协议的文本草案,我们先看一个短片。
和平协议:两岸学者公开对话
解说:在近期两岸政治关系探索的热门话题中,两岸和平协定作为界定两岸关系主要敏感问题的法律框架,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台湾大学教授张亚中去年10月在《中国评论》发表《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对一些主要概念提出创新观点,文本草案的重点如下:
两岸承诺不分裂整个中国、共同维护整个中国之领土主权完成;两岸在平等基础上,发展正常关系;两岸同意,尊重对方在其领域内之最高权力,并不得在国际上代表对方;两岸同意以和平方法解决歧见;两岸在双方同意之领域成立共同体,促进彼此合作关系;两岸同意在国际组织中合作,并有责任共同维护中华民族之整体利益。草案最后建议,签署双方分别为北京中国和台北中国。
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关注,被认为具有创新价值,为两岸朝向和平统一方向,搭建了一个接近法律语言的表述性框架。
邱震海:好,那么现在这个两岸和平协议文本草案的拟定者张亚中先生,现在就在我们的台北现场,您好,张教授。
张亚中:主持人好,还有敬爱的许会长好,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来参与这个活动。
邱震海:好,非常感谢。我们知道您去年10月份在《中国评论》杂志上发表这个草案之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首先我想请教一下,您制定这个草案,您认为他的一个主要的出发点,是要解决两岸的政治定位问题吗?
张亚中(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我觉得除了解决两岸政治问题以外,我想还提出一个未来发展的框架,那我在思考这个两岸和平协议的时候,基本上我有几个原则,经过长期的研究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为未来两岸发展提出框架
张亚中:我认为第一个原则就是大家必须在整个中国的框架上去思考,基本上在整个中国,就是大陆讲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去思考。第二个就是必须考虑到两岸的现状,就是尊重现在的现状,违背一个现状的两岸协议基本上台湾是很难去接受的。
有助统一而非永久维持现状
张亚中:第三个,这个原则是这个和平协议基本上是有助于走向中国统一的,而不是让两岸关系能够永远的维持所谓的现状,我想这是中国大陆不能够接受的。
第四个基本上就是说,它这个和平协定的中间一些精神,是在整个推动这个和平统一上,它有它具体的功能的。从这个方面我来回应一下,我觉得有两个东西是和平协议里面是不可能被接受的,我相信大陆也不能被接受的。
第一个就是台湾现在讲了很多次,我们先从分立,就是先确定大家是相互的独立,然后再走向统一。这种就是说只是谈统一,在我的一些文章里面,包括胡锦涛先生在这一次“胡六点”里面谈到的复归统一这个概念,也就是说两岸这个和平协议是应该追求一个再统一的过程。
第二个,很重要就是说这个两岸和平协定,它有一个终极的目标,就是基本上希望两岸能够走向一个和平统一,跟台湾一些思考说这个和平协定可能就是确定两岸的现状,我觉得这也是有所不同的。
应成为两岸发展的助力
张亚中:那我愿意在第三个补充就是说,我觉得和平协议它其实可以作为一个,在这个两岸发展中的一个助力,也就是补充了像《国统纲领》从中程阶段走向远程阶段的一个不足;它也可以作为一个中国大陆从一国两制走向和平统一的这一个过渡阶段。所以总而言之和平协定它有它历史的一个责任,但是它绝对不是一个所谓一个终极协定,而它是一个临时协定。
乃临时而非终极协议
张亚中:所谓终极协定就是说,两岸就确定这个状况就不会再改变了,那临时协定就是说这个协定是有助于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我相信在这个基础之下思考的话,这也是我拟的和平协议的一些精神。
邱震海:好的,您刚才讲到,您拟定的这个和平协议的文本,跟台湾目前许多人的想法有所不同,不是先分离再统一。那么既然这样的话,您觉得像这么一个文本草案在台湾当地,如果说要获得认知的程度,因为我们知道和平协议如果说签完之后,在台湾内部还有一个公投表决的这么一个过程,您觉得被认可的可能性或者程度有多大?
作者:
震海听风录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