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好,欢迎再次回到《震海听风录》,互联网的产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但已经非常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交往和生存方式。不但如此,互联网未来甚至还有可能影响乃至改变人类的国际秩序,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期间,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先生也加入我们的讨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当然在我们的观众席上,我想也有许许多多的也是正在经历创造社会的一些精英人士,请允许我举出中间的一位代表,就是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先生,我们也非常有幸他能够来到我们的现场,非常欢迎。
内联网最早由美国国防部发明
鲍威尔:首先我有一种看法,我要感谢大会提到世界上第一个内联网是由美国国防部发明的,然后发展成为互联网。所以在这个会场里,我上网的日子大概比其他人久,我观察到的一点,也许你们可以评论一下,你们大部分的讨论,也集中在文化差异和贫穷程度的差异之上,还有当它在社会上渗透得更深,就考虑这些不同的地方差异,像是文化、宗教和贫穷差异。
未来各国年轻人可能缩小差异
鲍威尔:我大部分的有关互联网的知识,也是从我的孙子身上学到的,我想问一下或是提出一项观察,就是我们也许低估了下一代年轻人的情况,也这些文化、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差异并没有这么大,他们在权利世界创造自己的语言,他们会说同样的语言,就是谷歌、雅虎、维基、聚友等等,各适其式。
未来网络将使政治分歧缩小
鲍威尔:我觉得一直以来,分割人们的政治边界现在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当它们逐渐消失,世界连接的紧密,你会发现以后的世代发展出3.0或是4.0的版本,这些政治或是文化差异的考量,将不如现在那么重要,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来评论一下,谢谢。
语言障碍将被逐渐超越
古坚·辛哈:这绝对是非常独到的观察,我来分享一下印度和美国的角度,在很多方面这些障碍也开始瓦解了,而且在很多城乡有很多人也接受了英语,不是因为他们想学习外文,而是他们视之为沟通的语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这是下一代越趋统一的动力。同样的在旧金山的学校有更多的人在学中文,这一种潮流在米美国也越来越显著,所以我认为语言的障碍会被超越,假以时日,互联网将会更为统一,我同意这一点。
网络和英语并未消除政治分歧
邱震海:但是也许从长期来说,我们看以后的10年、20年,50年到60年,但短期说我个人并不是非常乐观,比如说我们从这次的中国跟西方发生的西藏风波,我们可以看所有年轻人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用的也许都是英语,在我的博客上,许许多多的人都吵得一塌糊涂。
网络只是提供交流平台
但是虽然我们有共同的传播手段,甚至刚才鲍威尔先生和辛哈先生说,有了一个共通的语言,或是语言和文化的冲突,正在越来越缩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双方思维上的冲突一点都没有缩小,他们用了一种共同的平台,在进行在重复他们思维上的逻辑。
网络的影响仍须假以时日
古坚·辛哈:当然,我认为你也说的很对,但我认为统一的过程已经展开了,我不知道它需要10年、20年还是30年,但未来的某一天,你会看到更大的统一,尽管低于的差异仍然存在,而人们会开始接受差异,因为他们属于某个网上团体,从而看到对比。
观点争论是健康的交流
李开复:所以回应你所说的辩论,我认为世上不同地方的人需要寻求更多的谅解,这种谅解必定得建基于人们分享彼此的观点,这种观点也许会是激烈的争论,但我认为这是健康的,因为只有通过表达彼此的观点,了解到不同观点的存在,世界上的人才能达到共识。
第三代网络应给用户更多自由
李开复:我也想回应一下鲍威尔先生对于网络3.0的疑问,还有年轻和年老,世界上不同的人的差别,我相信在网络3.0的下一波是在于粒状化和个人化,意思是今天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拥有很大的权力控制用户看到什么,我认为这种自由应该还到人民手里,所以谷歌开发了iGoogle和很多小工具。
用户将可更自由编排个人内容
李开复:简单一点来说,这是小工具基本上一些小网页,它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和日期,可能是每天一笑话,可能是英语学习、国际新闻,也可以是腾讯体育新闻或是搜狐奥运新闻,可能有几百万个这样的工具,从此不在由门户网站来为用户编排内容,而是让用户搜索自己的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把权力交还给用户,他们不管任何年龄,不管他在什么国家,都可以选择他想看的东西。
透过网络 人们将更谅解彼此
刘炽平:我很认同开复所说,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场地,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我不认为世界会变得大同,可是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人们会变得更谅解彼此,而且人们在某些议题会变得团结,比方说环保、扶贫、教育等等,人们可以做的事很多。
交流、互谅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刘炽平:而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场地,让人们去交流、互谅和合作,这是一种不可抗逆的趋势,而且我认为促成这个趋势,是在座每一个人的责任。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障碍,人们有所分歧或争论,但我认为这只是过程,而最后会达到正面的结果。
未来国际格局仍将充满竞争
邱震海:老实说在某方面我是同意的,就是说人们可以互相交流,就是说人们会互相谅解,像是年轻的一代,但另一方面我并非完全认同,因为只要你看到现在的国际形势,可以看到在以下的十年,或余下的这个世纪,会有很强烈的竞争。
中美可否通过网络消除竞争
邱震海:对,鲍威尔先生作为前国务卿,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在国际秩序方面,我们预期未来在这个世纪,正在崛起的中国,会和现存的超级强国美国形成激烈的竞争。鲍威尔先生,你真的认为中美两国在余下的这个世纪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共同的平台消除歧见和潜在的竞争吗?
鲍威尔:是。
邱震海:你肯定吗?
未来国际关系必须双赢
鲍威尔:有谁可以肯定任何事了?但我肯定,事实上我很想找到一个词语来代替竞争,因为竞争暗示了固有的旧想法,在竞争的时候,有人赢也有人要输,可是我看到的主要是经济发展,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还有俄罗斯和其他东欧国家—都希望为人民创造财富,就像邓小平30年前提出的模式,我们现在要创造财富。
未来国际关系:以合作替代竞争
鲍威尔:而在过去几十年,创造财富的引擎银铃我们达到人类有史以来财富的高峰,所以我认为世界贸易组织所拟定的国际协议,如何管理贸易,人们努力如何不互相竞争而是互相合作,我不认为需要预测中美两国是在竞争性的冲击轨道,我认为两国的目标是如何和平共处、互相合作,让两国人民受惠,这并不容易。
中美和平相处 方能使人民受惠
鲍威尔:你会看到我国的贸易争议,在于自由贸易的好与坏,我们会继续有这样的争议,而历史并不会消失,文化不会消失,语言的分歧还未消除,但我相信互联网的力量、信息革命的力量,还有电脑、网站、电话通信的会合,赋予我们机会去打破过去的障碍和解决将来出现的问题。
资讯革命有助打破传统隔阂
鲍威尔:我个人的看法,不是政府的看法,我自己的看法是,我们有机会拓展不同的模式,而不只是竞争,在这种模式,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经济改革的力量让人民受惠,这样我们不论输赢,而是共同受惠,共同崛起。
不论输赢 互相受惠 共同崛起
邱震海:2000多年前,当基督教刚刚产生的时候,人们完全无法预料这一新兴宗教后来将对人类产生多大的作用;1000年前当中国的刚刚结束唐朝这一鼎盛时期的时候,人们同样无法预料中国从跌入低谷到后来重新崛起,追赶汉唐之梦,将用整整一千年的时间。
因此当我们今天讨论只有短短十几年历史的互联网时,我们同样无法预料未来的一两千年,甚至本世纪未来的92年,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变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但不管如何,互联网正在迅速而深刻的改变着这个地球上的一切互动方式。
感谢您的关注,也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震海听风录》,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作者:
震海听风录
编辑:
王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