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朝鲜局势真若失控 中国有无预案?
2008年09月16日 10:12凤凰卫视 】 【打印

人物点睛

何亮亮:点睛评论一个字“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点石成金

弟弟:姐姐,你一回家会学习,想升职啊?

姐姐:谁不想啊?我可是也有追求的。

弟弟:也是,现在教授都想当处长了,你这点追求也是可以理解的。

姐姐:教授当处长?

弟弟:真的,在广东省政协近日召开的座谈会上,有官员就透露,深圳一个处长职位竟然有40个教授来争。

姐姐:这算的上是过分崇拜做官吧,我也听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怪现象,认为学问做的好,就一定要当官,不当官人家就认为你有问题。

弟弟:其实这种高校衙门化的出现不排除是做官在中国风光了几千年,基奠成一种崇尚做官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但是想想改革开放之初,政府机关收入菲薄,而从商则来钱快而多。那时候人们崇尚进三资企业,时兴去广东、海南创业,大学毕业生不愿进政府机关,大小官员纷纷下海经商,是问当年官本思想又在哪儿呢?争官人数之多,其实是官场利益大小的风风向标。

姐姐:正确,教授和官员相比,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财富地位,都处于下风,如果有解决的办法,那也是让从事学术的人能获得社会的认可,能获得必要的名利。

弟弟:可是也有人认为社会没亏欠那些教授,你想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收费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名列世界前茅,现在在大学做教授那是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四十个教授争一个处长职位,这只能说明处长职位能够得到的利益远高于教授。

姐姐:做官的利益到底有多大?相比教授差距也多大?没有公开可信的资料,但是教授自有他们的拿捏,比如可以进行合理推测,没有受到制约和监督的权利,总是油水多多的,这已经被许多反腐报道证实过了。

弟弟:所以这个做官的思想不难破除,观念也可以转变,但如果做官的利益诱惑还在那儿,人们就有的一争。

不是“学而有优则仕”

何亮亮:四十个教授争着要当一个处长,也就是一个处长的职位有四十个教授来竞争,这样的现象放在世界各大国,我相信只有中国再有,我不相信在美国、在日本、在欧洲,甚至在俄罗斯会有这么多的教授,想要竞争当一个处长,这真的太匪夷所思了。

但是它也可能就是中国现实的一个反映,是中国官场的一个反映。中国官场的传统,中国文人的传统就是“学而优则仕”,那么我想中国的这种文官制度,通过考试来提拔文官的制度在世界上是早的,持续的时间最长,也甚至可以说在历史上它是最优秀的,但是那农业文明的产物。

这样的一种体制,人读书读的好最后是为了当官,虽然也造成了中国的长期的封建体制下,这些官场,这些官员们都是很优秀的读书人。不仅《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诗词、字画不说样样精通,至少样样都会,字也写的好,文章也写的好,断起案来做一个县官你还要断案,但这是农业社会的政治权利的形态,跟一个现在化的社会,跟一个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正在实现现代化的社会,就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是不是官场还要维持这样的一种形态呢?

那实际上我觉得人们的这种传统的这种思想一方面是非常强烈的,这四十个教授,这么多教授要去当处长,这里面很可能有些从海外归来的,也许在他们看来当官仍然是最好的出路。虽然我想这个待遇,特别收入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一个教授的经济收入应该不少于一个处长,但是为什么这些知识界的精英们仍然对于官场、对于仕途如此的孜孜以求呢?

知识份子都爱当官?

何亮亮:那还就是由中国社会的这种官场所带来的这种荣耀,这种实际的利益所造成的。而且相对的来说,知识份子,特别是知识界的精英,尽管他们社会地位已经大大的提高了,经济收入也已经跟比方说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社会上的地位大概还是不能跟官场相比,那么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特点。

这也就造成了,虽然中国官场的那些人,也都要个个弄个硕士、博士来当,好像没有硕士、博士你现在在官场上这个腰也挺不起来。但是这个硕士和博士归根结底不是一个真正的做学问的一个结果,他很可能就是一个“枪手”给你代写论文,混出来的一个文凭。

虽然这也表明你现在做个厅长,甚至做个省长,如果你的名片上印着一个博士,可能会更光彩,可是那毕竟只是面子上的事情,而不真正的反映中国这个社会,特别是官场的人他还是那样真的是在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做学问的人。

所以那些像陈蕴茜这样的大学问家,如今为什么为人们所怀念,为人们所尊敬?就认为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为了做学问,为了思想的自由而不屑牺牲自己的一生,同时也从来不会想到我要去竞争一个处长。

我们这里没有批评这些四十个教授的意思,我只是说从这里面可以看到,就是中国官场的这种强有力的影响,和中国知识份子的可悲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消除。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时事亮亮点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