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宁思:中美关系遇寒流 达赖问题尤刺骨
2010年02月04日 09:35凤凰卫视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2月3日《总编辑时间》,以下为文字实录:

吕宁思:中美关系寒流逼人,后果将会怎样?这是今天的总编辑关注点。GDP主义已经成为发展的阻力,稍候请看思想空间。《总编辑时间》欢迎您收看,我是吕宁思。

物价狂飙朝货币改革总指挥免职

吕宁思:改革这两个字眼30年来,在中国发挥了巨大的魔力,但是改革其实包含着很多的风险,如果准备不当、条件不够,或许会带来灾难。朝鲜的改革就是例子,去年11月30日,朝鲜实施货币改革之后,出现了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据悉,为了追究责任,替罪羊就是朝鲜劳动党的计划财政部部长朴南基,劳动党的计划财政部一直被称为朝鲜经济的指挥塔,消息是北京的外交界人士透露的。据了解,在朝鲜权力内部就货币改革失败互相推卸责任,结果主导货币改革的朴南基被免职。消息人士还透露,实施货币改革以后,市场功能处于瘫痪状态,朝鲜境内物价飙升。朝鲜原计划通过这次货币改革,控制物价之后,把功劳归功于国防委员长金正日的三子金正银,以巩固接班体制,但现在看来似乎以失败告终。”

上海劝阻市民穿睡衣上街引发热议

吕宁思:另一方面,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上海展开了“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活动,距离世博会馆较近的小区更是纷纷打出“睡衣睡裤不出门,做个世博文明人”的标语。这一系列的做法引起了各界的广泛热议,一场围绕着睡衣的“战争”持续升温。日前,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就“世博期间不准穿睡衣上街”回应媒体时表示,“睡衣上街”现象实际上比当时已经大大的改善了,通过宣传教育,希望大家了解这样做不合适。不过,民间舆论却对睡衣能不能上街争论激烈,有人认为政府管的太宽、管的太多,也有人认为上海女人穿睡衣上街,正是这个东方巴黎的文化特色,不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那就算是客气谦虚了,禁止实在是大可不必。

据了解,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睡衣是舞女的风情和富人的标签,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普通的市民穿睡衣上街,才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十多年前,穿着睡衣逛外滩的上海人,更是成了中外旅客眼中的一道特别风景线。上海社科院发展研究所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16.5%的上海人表示自己或者家人是经常穿睡衣外出的,25%表示有时会。

那么上海人为什么爱穿睡衣上街呢?有学者分析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以前居住条件的限制养成了习惯,改革开放之初,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不过5、6平方米,一大家子挤在一间卧室当中,根本没有地方换衣服,那么上街的时候就只能穿着睡衣,方便一些。第二,表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正好相反。因为以前不富裕,是不穿睡衣睡觉的,穿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富起来以后,发现可以穿睡衣、睡裤睡觉,其实穿睡衣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也带有上海人炫耀的意思。但是也有上海人说,我们上海人穿着上街的睡衣,其实更是居家服,因为上海人养成了穿睡衣出门的习惯,反倒是不会穿着睡衣上床了。

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叫贾斯汀·格里哥利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绝对支持那些拥护穿睡衣的运动,变成运动了,他说“这是上海的一种时尚现象,并且是一种相当迷人、相当优雅的时尚。”在贾斯汀的新书《行星上海》中,有近50张上海人在户外活动的“睡衣照”。当“睡衣上街”引发的争论甚嚣尘上时,这些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总编辑时间   编辑: 郗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