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罗:中国是最好的硅谷模仿者

网友评论 ( 0 ) 2015.09.29 第28期

25日,习近平访美期间,中方在硅谷举办互联网创新企业家座谈会, Airbnb、领英、优步、Netflix等硅谷创新新锐企业出席。硅谷是今天全世界数字经济的中心。在短短百年的时间,它是如何在贫瘠的沙漠里缔造出了无数激动人心的产品和财富故事,改变了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为何世界上有那么多自称是“硅谷第二”的地方,但至今却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超越旧金山湾区对世界的影响?硅谷能够长期占据全球竞争力的头把交椅究竟是为什么?

《硅谷百年史》合作者之一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ruffi)日前来到中国,畅谈他眼中的硅谷模式和他所观察到的中国“互联网+”经济, 接受凤凰评论《高见》栏目专访。

访谈嘉宾:皮埃罗·斯加鲁菲 《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作者,被称为“硅谷精神布道师”。

凤凰评论《高见》栏目访谈员:葛羊

一.揭开“硅谷”神秘面纱

凤凰评论《高见》:《硅谷百年史》一出版便引起很大反响,作为本书合作者,你写完硅谷百年历史之后,能否帮我们概括一下,硅谷成功秘密究竟是什么?

皮埃罗·斯加鲁菲:首先我要申明一点,这本书在硅谷里并没有引起非常大的反响,它真正出名却是在硅谷之外的地方。硅谷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它的历史非常短,它对自己的历史也不是特别在乎,但是硅谷之外的地方,却对硅谷的历史异常感兴趣。比如,为什么这个曾经落后的地方短短几十年成为全球新经济的中心?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瞬息万变,硅谷怎么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奇迹、始终保持全球一流的竞争力?

置身硅谷,我也非常好奇,这也是促使我写《硅谷百年史》的重要原因。在为硅谷梳理历史的同时,我想我找到了原因,那就是社会生态。大概从1900年到60年代、70年代,美国自身社会文化发生非常大变化。远离东部主流文化的影响,美国西部成为了嬉皮士、非主流文化人群的聚集地,他们不信奉权威、对金钱嗤之以鼻、崇尚自由、不断地挣脱传统文化的束缚,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圈。这个独特的社会形成早于硅谷的诞生,那么当技术的革新在美国大地蔓延的时候,这里的人们不按常规地将技术为己所用,结果大大推动了创新。

凤凰评论《高见》:但也有人将硅谷成功归结为是工程师们用技术推动的,或者说依靠在斯坦福大学的旁边,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你这么看这些观点?

皮埃罗·斯加鲁菲我最初认为是技术推动了硅谷的发展,但我很快否认了这一点,因为我发现,今天我们能够想到的所有科技发明和创造都不是在硅谷诞生的,包括晶体管、集成电路、个人电脑、互联网和智能电话等等,硅谷到今天为止都没有“发明”过什么。

很多书都将硅谷成功归功于斯坦福大学,但是我想说明的是,这两者并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今天在硅谷取得巨大成就的企业家,真正毕业于斯坦福或者加州大学的并不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人才汇聚在这里,才有了多元文化的硅谷。硅谷与大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很重要,但是仅仅与大学保持紧密的关系不足以孕育出今天的硅谷。

当然,还有人提到是风险投资家和金钱打造了硅谷,这点非常显而易见就可以反驳。姑且不说放眼全世界,仅在美国本土,历来资金最充沛是在东海岸,而且那里高校云集、人才济济,哈佛、MIT、普林斯顿,比硅谷的资金和人才储备好得多,为什么长久以来都没有诞生硅谷?

硅谷形成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根植于此的社会文化。如果你觉得简单地复制苹果手机或者3D打印技术就算是复制硅谷的话,那么你就大错特错。

硅谷难以复制的原因就在于,你需要复制这里的文化,这里的社会生态。 

二.硅谷点金术:破坏式创新和容忍失败的文化

凤凰评论《高见》:正如之前你提到,硅谷到今天为止都没有“发明”过什么。那么仅靠漠视权威、崇尚自由的文化就可以打造出在商业上如此成功的硅谷吗?在这片不大的地方,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市值千亿美元的公司群,硅谷究竟做对了什么?

皮埃罗·斯加鲁菲硅谷的精髓不在于“发明”或者“创造”,而在于把科技发明为自己所用,然后顺便改变世界,这是硅谷最特别的地方。

硅谷营造了两种独有的文化,才使自己独步天下:破坏式创新和容忍失败的文化。在硅谷,只有破坏式创新才能生存。我们经常在咖啡馆里交流,如果一个创业者提到,他现在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没有人做,那么所有人都会很感兴趣,风投会拿着大把钱跟着,但是如果他说他正在做一件事情,某某某也在做,没有人会感兴趣。

好像在中国恰恰相反,我有些中国朋友告诉我,很多创业者都去硅谷找新的创业项目来模仿,很多风投也去硅谷看,哪些项目已经有人投了,回来在找一个类似的投资。从成功概率上说,这样做的成功可能性更高,但你永远在模仿。硅谷不在于你失败多少次,而在于你是不是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

此外,在硅谷最大的社会认同就是:容忍失败。如果你今天失败了,没有关系,下一次你要有更好的创意,那么风投依然会把钱投给你。这种“容忍失败”的文化我在其他的国家和地方很难找到,即使大家宣称这么做。 

三.中关村离硅谷到底有多远

凤凰评论《高见》:硅谷的魅力实在太大,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模仿和学习,声称要打造出“硅谷第二”,中国也不例外。你怎么看待中国的“硅谷”?

皮埃罗·斯加鲁菲我认为中关村不论从量上来说还是质上来说,都可以认为是“硅谷二号”,它比世界上其他声称要成为硅谷的地方要好很多,但是与硅谷仍有不短的距离。

硅谷在每个时期都有让人惊喜、可以引领和改变世界的企业,比如之前有苹果、谷歌、facebook,现在则是uber、airbnb这样的共享经济,而我在中国只是看到了很好的模仿者。中国市场足够大,即使模仿也能够很成功,但很可惜我还没能发现一家能够超越、引领硅谷的中国企业。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你们是“硅谷二号”的原因吧。

凤凰评论《高见》: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弥补这个差距呢?

皮埃罗·斯加鲁菲:依然跟文化和社会生态有关。中国人太浮躁,他们希望立竿见影,马上就收到成效,但创新的文化和精神不是三两天就可以普及的。

我看到今天这一代中国的创业者,非常的聪明、优秀、有上进心,但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很难培养,没有一个大学能教好“创新”,这与文化和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中国想要打造硅谷,至少要有一代具备创新精神的人。这就要从中国的大学开始进行变革。

我在硅谷接触了很多中国留学生,他们都非常很优秀,来到斯坦福也是顶尖学生。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表现却差强人意,顶级学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放到全球也进不了前20名。中国的教育体制是培养专才,学生就像是字母I,在一个学科上学得非常深入,而海外的顶尖学府培养的是字母T学生,既有字母I学生在一个学科上的专业知识,又能够触类旁通,学校非常鼓励学生学习交叉学科。后者显而易见更适合创新和创业。

凤凰评论《高见》:目前中国正在自上而下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和创业中,那么你觉得政府的推动能够促进创新文化的培养吗?

皮埃罗·斯加鲁菲我对中国国情并不熟悉,所以我只能谈谈硅谷。硅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政府鼓励出来的,美国政府、加州政府并没有推出相关的政策来鼓励。相反,美国政府支持发明英特网是用来对付苏联的,他们才没想过英特网最后繁荣了硅谷。

但这并不代表政府不重要。美国政府的重要之处在于,他们信仰技术的力量。

为什么美国能够成为超级强国?因为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认为科学、技术比文学、艺术要重要的国家,他们信奉实用主义。我觉得中国政府支持技术创新是非常好的,有不少国家对技术发展和创新都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有了这个态度,剩下的时候就可以交给商业世界里聪明的人们来完成,政府的工作就到此结束。

凤凰评论《高见》:你怎么看待中国政府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或者在校大学生创业?

皮埃罗·斯加鲁菲我对政府有一个建议,尽可能地输送更多的大学生到美国来学习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再鼓励他们创业、创新。这些中国的大学生来到美国,尤其是斯坦福或者加州大学,他们能够看到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同龄人交流、接触更广泛的知识。中国的学生都非常的聪明优秀,他们看到之后,就会有化学反应。

四.欧洲为何衰落

凤凰评论《高见》:当我们谈创新、谈创业时,整个欧洲大陆都被忽略掉了。你怎么看待欧洲在新经济时代的表现?是不是你已经看到它的衰落,所以“逃离”到了美国?

皮埃罗·斯加鲁菲首先我要申明的是,我30年前就来到了美国。我刚从欧洲去美国的时候,我认为欧洲做得很好。他们有非常优秀的工程师,也有百年的跨国企业,很多企业在美国也很成功。所以我并不是“逃离”。

到现在,很多年过去了,欧洲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西欧国家,当然我对东欧并不是十分了解。我的祖国意大利问题也很多,我对欧洲非常的悲观。我在欧洲的朋友跟我说柏林也要打造硅谷,但我们听说过什么柏林硅谷的成功故事吗?柏林还是欧洲最有希望的城市,尚且如此。我们的过去很辉煌,但我想未来不会从欧洲开始。

凤凰评论《高见》:欧洲衰落也是创新和竞争力的衰落,这也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问题,产业变化社会发展,怎么样能够让这个地方始终保持竞争力?

皮埃罗·斯加鲁菲:现在的确有很多地方都面临这个问题,吸引不到最优秀、最有活动的年轻人。欧洲正是如此,每座城市都很精致,也有悠久历史,但是却太过刻板,缺乏生机,吸引不了高素质的年轻人,它的衰落是必然的。这是国家和地区政策制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把硅谷成功的模式总结为四个字母,L、A、S、T(life生活、Art艺术、Science科学和Technology技术),它们相互影响和作用,缺一不可。

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呼吁更多的人走进艺术。在今天的世界,我们过多的依靠技术,而忽视了艺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艺术可能就是博物馆里的画或者是歌剧院的演出,离我很远。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尤其是数字化时代,很多的艺术都用数字化呈现,可以很好地与我们的生活进行交互。在苹果公司,最受推崇的不是工程师,而是设计师,是艺术家。可以说,每一件硅谷打造的、风靡全球的产品,首先看上去都很酷。

当然,这只是开始。我们希望重新找回这样的社会生态,并将它推广到世界各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