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署名为“姜宗福”的《房地产商“绑架”政府,当心经济“撕票”》的帖子出现在各大论坛,经确认,该帖系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姜宗福本人所发。在该帖中,姜宗福认为目前房价是“越打压越攀升”,对此他提出了遏制房价上涨的五大招数:开征遗产税;分类开征物业税;对所有出租房屋和二套房均课以重税;取消经济适用房、大量建廉租房;缩小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公职人员收入分配差距,放缓城市化进程。(《新京报》4月20日)
依笔者看来,这五大招数除了“取消经济适用房、大量建廉租房”一招能起一定效果之外,其他几大招数基本不靠谱,甚至说得难听点,那些招数不是哗众取宠,就是丧失理智。
在卖方市场下(不管是出售还是出租),开征遗产税和物业税除了加剧政府与民争利、进一步推高房价外,毫无益处;对所有出租房和二套房均课以重税,亦只会全面加大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成本,反过来不仅对房价,而且对中国经济造成内伤;缩小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公职人员收入差距,更令人啼笑皆非。难道是二三线城市缺乏政府公职人员吗?政府机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还不够严重?
更别说通过“放缓城市化进程”来抑制高房价了。众所周知,城市化正是今日乃至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动力。过去长期地人为阻碍城市化进程,不仅导致了城乡差距过大等恶果,而且留下了人口过度增长、资源和生态环境被过度破坏等几代人都难以修复的负面遗产。
高房价不过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次生问题,它其实是与低收入“相辅相成”的硬币的正反两面,但令人纳闷的是,舆论似乎只把火力集中在高房价上,而忽视了低收入。比如,为什么粮食价格被压低得超乎寻常,导致农民收入更低?为什么每年全国55%以上的工资被不到8%的垄断企业职工所获取?为什么公职人员收入那么高却仍然占有了绝大多数经适房,导致北京70%的土地供应都给了政策房还不够用?
还有一个更为全局、更为普遍性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内地人均工资全球排倒数前列,但内地的物价却“超英赶美”?
2010年2月,知名经济学家左晓蕾女士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和泰国物价之比让人困惑》,指出中国一般消费品价格,与人均GDP超过中国37%的泰国相比,平均高出30%~40%。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欧美的商品价格上。她比较了某一法国制造的服装价格与进口的同一品牌服装的价格,中国国内价格几乎高出一倍;在加州机场商店的美制风衣,价格连进口价格的五分之二都不到。而法国人的人均GDP高出中国10倍还多,美国的人均GDP超过中国15倍。
实际上,郎咸平教授也早就指出,中国内地的人均工资倒数第一,但物价远远超过美国等地。中国的汽车价格甚至是美国的3倍。
专家学者的调查和社会大众的感受是吻合的,所以国内出现了不少“代购”一族,专门到海外买便宜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ECA在2009年6月的调查结果足以印证——继日本东京等4个城市之后,北京、上海、香港成为亚洲生活消费最为昂贵的城市。京、沪、港三市分别从上年度的全球第104、111和98位,飙升至第26、28和29位。在被调查的亚洲城市中,前10名里,中国城市占了半壁江山——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此外,天津等10个城市也排进了前30名。
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已被国人概括为“工资非洲水平,生活成本欧美标准”。至于其根源,张庭宾先生认为是“国家宏观管理成本”的比较劣势,造成了中国的畸形物价(《第一财经日报》4月19日),可谓一语中的。
中国内地普通民众收入低而市场物价高的“原生”问题不解决,单方面解决高房价这个“次生”问题,难道不是缘木求鱼?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童大焕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