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谁制造了“大学生创业热”
2010年04月22日 08:34新闻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晨报评论专栏作者 熊丙奇

大学生毕业后是先就业还是先创业?近日,在某高校举办的企业家巡讲会上,与会的4名商界精英都对大学生创业持保守态度,劝告大学生要认清自己、耐住寂寞,在就业阶段积累创业基础。一位演讲者更加直截了当地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1%,99%都得失败。

一段时间来,企业家们持续不断地向大学生创业泼冷水。此前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指出,由于人生经验、处理人际关系等能力的不足,大学生没有必要一毕业就创业。他的发言得到众多响应。

根据这些观点倒推,似乎当前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个热潮,然而事实却是,大学生创业从来就没“热”过——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毕业即选择创业的不到1%——所谓的“大学生创业热”,其实是政府部门和校方的一厢情愿,他们将毕业即创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出口,大加“鼓励”和“引导”。查阅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就业工作文件,鼓励大学生创业都是近年来的就业工作要点之一。

在这背后,教育部门和高校其实有着另外的“盘算”:教育部门和高校并不真正认为当今大学生创业会达到多大规模,但是,这种引导和鼓励,可以把大学生就业难的“责任”,一定程度转移到大学生自己身上。

其逻辑是这样的:你看,政府部门和学校出台了多么优惠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可是他们还是安于传统的就业观,不愿意创业,这就无怪乎就业难了!更有甚者,还批评大学生对工作挑肥拣瘦,“有业不就”,这样一来,就业难的责任不就归属于大学生了吗?但有多少大学生“有业不就”呢?现实是,不少大学生甚至提出“零薪酬”求职,对于淘粪、卖猪肉这类工作岗位也愿意尝试。连“打酱油”的也看不过去了。

把极少学生的创业作为“工作重点”,把极少学生的“有业不就”上升为普遍的就业意识“不端正”,大学生就业难就找到“两大原因”了。所显示的,恰恰是政府部门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岗位方面,方法不多;高校在引导学生就业、服务学生就业等问题上,避重就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没有针对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大学生培养质量低,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充分,以及大学生就业服务不到位的真正问题。

假使教育部门和高校真正重视大学生创业,就应该从根本上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时改变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而不是停留在一两次讲座和政策宣传上。客观上说,与有的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高达20%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率极低,但是,这不是靠宣传和引导就可以提高的。如果大学生缺乏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就是有创业的机会也难以把握,更何况,我国社会给民营企业留下的发展空间还比较有限——统计资料显示,在上海,大学毕业生已把去国企作为就业的首选,就业的选择已是如此,遑论创业?当大学生本身能力具备,外界环境允许,选择创业,那是自然而然的事。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熊丙奇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