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国终于出手打击陷入疯狂的房地产业。在供给端,国土资源部公布2010年度住房用地计划拟供应量大约为18万公顷,同比增长逾130%,其中中小套型商品房将占四成多,超过去年全国实际住房用地总量。而在需求端,国务院提出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这是过去政府与房地产市场博弈过程中常用的一套组合拳而非必杀技,意味着博弈还要持续,胜负难料。
加大土地供给作为全国总量政策,让人无法判断北京、上海、杭州等房价暴涨的一线城市是否也会增加。例如上海14日公布的供地计划只比去年增加了35公顷,而且中小套型商品房和“非普通住宅”用地只有400公顷,仅为去年的40%左右,说明商业住宅用地减少,无疑会强化商品房增量减少的预期,支撑目前的房价。更何况,过去的事实一再证明,政府少量的保障房计划从没有实现过,因此,能否大规模建设保障房仍是疑问。而作为抑制投资的策略,政府限制二套房的做法在技术上也很难奏效,因为“二套房”难以定义,而且真正的投机客一般使用不同的身份证购房,难以杜绝。
目前来看,这些技术性的调控政策与以前政府反应相似,起到临时打乱市场预期的作用。经市场沉淀后,能否抑制房价还很难说,不排除重演“越调越涨”的局面。当然,市场上已有许多投机客开始套利离场,但是,如果中国货币贬值预期在未来不减或增,还会吸引投机客重新入场,复制过去的调控故事。根本上看,压制房价泡沫必须要改革分税制下的土地财政、通过物业税打击普遍存在的投资行为以及建设更多的保障性住房,这是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但是就目前而言,住宅暴涨的原因是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通胀预期。因此,最及时有效的方式是提高利率以打消市场预期,前提是政府必须放缓以信贷维持的增长目标。
房子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商品,而是具有杠杆意义的金融资产。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国内人民币购买力贬值预期也同样强大。于是,升值预期吸引的大规模热钱与通胀恐慌驱动的国内过剩流动性一起涌向了房地产市场,因此说,中国的地产泡沫其实是一个货币币值不稳定的产物。之所以币值不稳,是因为发展模式存在结构性陷阱。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控制要素价格获得国际商品竞争力以及依靠控制的低利率扩大政府投资的结果,前者累积了升值压力,而后者制造了通胀预期。这种结构性矛盾发展到极致,就会出现长期积累的升值压力与通胀压力同时爆发并急速放大,资产价格膨胀。因此,根治资产泡沫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但是,中国迫于就业(稳定)压力而维持增长目标的做法,为国内外的过剩流动性提供了狂欢的舞台。这意味着如果不放弃增长目标而积极转型,将收获泡沫以及泡沫破裂后更惨重的代价。
因此,稳定楼市就是要稳定币值,即主动软着陆,以承受相对较小的痛苦来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型,是系统性调整的产物。对于房地产业的局部的技术性的调控,无助于化解真正的矛盾,只是拖延危机的爆发,积累更大的风险。事实上,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是现在而不是未来,而要抓住现在,也需要果断、胆魄等高尚的品质才能实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张立伟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