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中国农民工子女上学困难
2010年02月04日 09:52中国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南华早报》2月3日文章,原题:学校关门迫使农民工子女回家

6岁的朱燕燕(音)刚上完第一学期。这或许是一段时期内她的最后一个学期,因为她所在的学校及周围的城中村已被打上“拆”的标记。燕燕是农民工的女儿,和父母一起住在北京,她知道不久他们就要为高楼大厦腾地方。当被问及以后去哪里上学时,她陷入沉默。

燕燕所在的育英学校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善各庄。首都的许多农民工子女学校都和它一样面临拆迁问题。数千名小学生可能被迫辍学,离开父母回到家乡的学校。这些私立学校通常建在已变成贫民窟的村子,场地是租的,为农民工家庭的孩子提供负担得起的社区学校教育。这是他们从公立学校无法得到的,因为他们不是北京市居民。

传闻,北京大约有300所此类学校,但教育部门只认可70所。余下的学校已默许运行若干年,仍被认为非法。

在朝阳区的崔各庄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5000个座位的8所这类学校,已接到拆除通知。其中7所没有执照。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据官方统计,已有1.5亿农民拥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留下5800万孩子。这些广为人知的“留守儿童”在他们的成长岁月里,同祖父母或者远亲生活在一起,得到的是最微薄的照顾。

1800万农村孩子幸运地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因为父母有能力照料他们。但他们也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大多被城市的公立学校拒之门外。

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把受教育不平等的扩大,尤其是城乡差别,作为当务之急。北京新一轮的开发及由此引起的学校拆迁,就发生在他发表讲话的两个月后。

包括上海和广东在内的一些地方政府,已逐步开始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体系,采取了允许农民工子女上公立学校及其他措施。但其他地方的农民工子女,尤其是在北京,仍然面临许多障碍,包括进入公立学校的有差别的隐性费用。

育英学校的杨校长说,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对维护社会秩序是必不可少的,政府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校拆了以后这些农民工家庭就会消散。他说:“公众要认识到,我们所建立的每一所这样的学校,都会使我们日后免于建立另一所监狱。”(作者雷蒙德李,穆弈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