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代表焉能说出真民意
2009年12月11日 09:18潇湘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12月8日,哈尔滨水价听证会正式召开,13名消费者代表参加了听证。然而,这些消费者代表的真实身份却让人大跌眼镜。两名下岗工人代表,一名被社区干部临时替代,一名是哈尔滨市信访局退休干部。两名退休职工代表中的一位,真实身份是哈尔滨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而消费者代表中的一位律师,记者到中国律师网上查询却未能找到他的名字。(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13名消费者代表中,居然有4人的身份存在问题,“瑕疵率”接近三分之一。要知道,这13个人不是仅仅代表他们个人,来参加一个可有可无的聚会。实际上,他们将代表哈尔滨近500万主城区市民,来陈述民众对于水价调整的意见。可以说,他们的言行影响的是这座城市所有人的利益。因而,他们的身份来不得半点虚假。一个退休官员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显然无法代表一个下岗工人的切身感受。同样,一个企业董事长关于水价的看法,必然不可能和一名退休职工相同。让假代表冒充消费者的身份来参加听证,根本不可能听出什么真正的民意。

退休官员如何成了“下岗工人”,董事长如何降低身价当了“退休职工”,是有人故意为之,还是偶然之间出了岔子,这需要此次听证会的组织方和相关参与方坦白地向公众作出解释。不过,听证会在代表遴选的环节爆出丑闻,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7年,安徽省合肥市曾召开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听证会,此前却不肯向社会公布消费者代表的身份信息。结果媒体调查发现,参加这次听证会的8名消费者代表中,有4位代表的名字曾多次出现在该市举行的各类听证会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听证专业户”。这些人能够一次次成为“民众利益代言人”,决不是因为他们更能代表民众说话,在更大程度上,乃是缘于他们更乐意听从摆布。

在哈尔滨市举行的这次水价听证会上,唯一一名持反对意见的消费者代表却一直得不到发言的机会,最后他不得不向主持人丢矿泉水以示抗议。而那名被包装成“律师”的“消费者代表”则向记者侃侃而谈,称“国家有法律规定,水价三年一调整,调整的幅度为8%—10%”。当记者询问是哪个法律时,这名“律师”却语焉不详。我们真该借用那句最牛官腔,问一问这些被戴上下岗工人、退休职工、律师帽子的拉线木偶,“你准备替谁说话?”没有程序的正义,势必很难获得实体正义。如果连消费者代表的身份都要作假,这样的听证会显然已经丧失正义的基础和谋求公正的全部可能。在这种情形下,讨论水价的涨或不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近年来,某些在民间反对声浪很高的涨价项目,经过听证会的操作却能够神奇地化险为夷闯关成功,其间的奥妙耐人寻味。现行听证办法被诟病之处,首先是公众在听证方面并不掌握设置议题的权利。一些听证会看似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几套方案,而其实质不过是涨多涨少的区别,因而听证会往往开成“听涨会”。再者,代表公众去参与讨论的代表,尽管有比例上的保证,但他们并不由公众的推举和决定,而是被相关方面“遴选”。这样的制度漏洞,是所谓“听证托儿”出现的重要原因。而此次哈尔滨用退休官员代表下岗工人,以企业老总代表退休职工,不过是相关猫腻的一次意外泄漏。

听证的目的,在于为价格决策增加民意基础和合法性。如果听证程序可以用假代表等方式来操纵,那么经由“走程序”所得来的民意基础和合法性,不过是浮冰流沙。不管听证的结果是涨是跌,都无法拿来说服整个社会。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周东飞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