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洋:央企百亿浮亏是另类全民财富
2009年12月08日 08:26北京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苏文洋

截至2008年10月底,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合约市值为1250亿元,68家央企形成了114亿元的浮动净亏损。

对于国资委副主任李伟上周在《学习时报》上《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理问题及风险防范》一文中披露的调查结果,《每日经济新闻》评论员叶檀女士认为,相信这个数据是个极端保守的亏损数据。她说:因为不懂交易内幕,也因为过于贪心,央企注定成为国际交易市场上被耍的猴。但笔者揣测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周瑜打黄盖式的自愿型购买者。原因很简单,既然投资风险由政府承担,自己只要一句“不懂行”就能推卸责任,其中说不定还有抽佣等好处,那又何必在风险防范上大费周章呢?

今年以来,我对沾“国”字的话题尽量回避,实在躲不开的,也坚决实行“一慢二看三通过”的原则,等网上网下差不多都议论完了,我捡点“剩”说一说。比如说,去年中信泰富买金融衍生品亏了几百亿,我就此问题向有关人士请教,明白了为什么大量国企喜欢买这玩意儿,国外投行为什么下大力气拉国企入套,为什么国企有关人员连英文合同都看不懂就敢于入套,包括中间人返佣金等等。明白了也就是自己明白了,要说这些黑幕就必须等李伟副主任、叶檀女士说过之后,再“顺杆爬”就保险多多。

顺着李伟副主任关于央企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理及风险防范的“杆”一爬,我就发现一个问题。李伟说,央企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普遍发生浮亏和损失,也与国际投行恶意兜售带有欺诈性、设计复杂的高杠杆产品有很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一些国际投行是罪魁祸首”。其实,做买卖讲究“不熟不做”。基本的信息不对称,却要大做特做,不亏才见鬼了。兵书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难道我们不知道自己“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吗?不知道自己连产品模型、英文合同都看不明白吗?知道了还要上当受骗,这就是叶檀女士说的“愿打愿挨自愿型购买”,实在是我们无能,而不是国际投行太狡猾了。

100多亿没了,也就是中国少了100多个亿万富翁。但是,放在财大气粗的央企身上,似乎也就是少在北京买两块地皮,或等于国际投行从北京弄走两块地皮。不管怎么说,按照主管领导的说法,央企是“长子”,“大儿子”。咱们家的“大儿子”赚了钱,让“大儿子”们给爹娘交点,比挤牙膏还难。赔了钱,赔再多的钱,早晚还是爹娘从腰包里给他们填窟窿。咱们就当是给“大儿子”交的学费吧。谁让你有这么一个不太争气的“大儿子”呢?100多亿买回来一堆吃亏上当的“教材”,能不能整理一下,一桩桩、一件件公之于天下,让咱们家的“二儿子”、“三儿子”……都看一看,从中汲取点经验教训?我看没有必要“秘而不宣”,更没有必要替国际投行严守“机密”。把那些恶意兜售的带有欺诈性、设计复杂的高杠杆产品和国际投行的推销手段来一个大起底,让国内的其他企业都开开眼,这对今后我们的企业防止上当受骗大有益处。我相信,这些骗人的把戏一旦彻底曝光,就会成为另类“全民财富”,未来中国的企业可能因此少亏损几百亿、上千亿。倘若仅仅因为自己的面子而把上百亿“学费”取回来的“国际大骗术”由央企独享,那我们就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J012

大儿子   叶檀   投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苏文洋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